生猪养殖行业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大幅扭亏、营收破千亿、市场全面回暖等关键词频现,成为众多行业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价格战泥潭中挣扎的诸多行业相比之下,生猪养殖业的复苏尤为引人注目。
然而,这份成绩单的光鲜背后,却隐藏着市场的另一番景象:股价的持续低迷和猪价的不再坚挺。这一现象反映了市场对于2025年生猪养殖行业的谨慎预期。
历史总有着相似的韵律。随着猪价步入下行通道,降本增效的空间日益收窄,行业正步入微利时代。面对这一变化,头部猪企纷纷调整战略,从过去的规模优先转变为盈利优先,稳中求进;而中腰部企业则依然热衷于融资扩产,试图通过扩大规模来抢占市场份额。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猪肉供给或将过剩,猪肉板块的盈利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在2024年的生猪养殖行业中,扭亏成为主旋律。被誉为“猪王”的牧原股份在1月8日晚间发布的业绩预告中,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将达到170亿元至180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亏损42.63亿元,实现了大幅扭亏。扭亏的原因主要得益于生猪出栏量的增加、生猪销售均价的上升以及生猪养殖成本的下降。
同样实现扭亏的还有千亿巨头温氏股份,其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为90亿元至95亿元。而因偿债压力自请重整的ST天邦也发布了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将达到13.6亿元至15.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28.83亿元实现了大幅扭亏。然而,ST天邦的扭亏并非完全依靠主营业务,其出售参股公司股权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占据了相当一部分。
尽管猪企的业绩普遍回暖,但这一积极变化并未在股价上得到体现。Wind数据显示,猪产业指数近一年来下跌了19.65%,远低于沪深300指数14.03%的涨幅。猪肉股的行情启动通常先于猪肉价格,因此当前低迷的股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的不乐观预期。
猪价方面,虽然从2024年年初的14.32元/公斤涨至8月中旬的21.3元/公斤,但随后便开启了震荡下跌模式。截至1月8日,国内生猪价格已跌至16.08元/公斤。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猪周期仍处于产能去化阶段,能繁母猪的下降速度是关键指标。从历史经验来看,处于底部的猪价并不会迅速反弹。
回顾2024年猪企集体扭亏的原因,猪价回暖无疑是核心因素,但降本增效同样功不可没。然而,随着猪价步入下行通道、饲料价格可能再度上行,猪企在2025年将面临新的挑战。盈利危机可能再度来袭,猪价缺乏大幅上行空间,猪肉板块的盈利分化将更加显著。在此背景下,头部猪企纷纷以稳为主,从强调规模转变为强调利润;而中腰部猪企则希望通过融资扩产来抢占市场份额。
降本提质已成为养猪行业的新关键词。饲料和仔猪成本构成我国生猪养殖的核心成本,其中饲料成本约占60%。随着饲料价格可能出现的震荡上行,行业降本空间或将收窄。因此,围绕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进行的养殖水平提升,将成为猪企在2025年降本PK的重头戏。牧原股份董秘秦军近日表示,公司不会将希望寄托于周期性的市场回暖来弥补经营能力导致的亏损,而是通过管理和创新来获得成本上的领先优势。
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与机遇,生猪养殖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洗牌加速的背景下,中小猪企及成本控制不佳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盈利危机;而拥有成本优势的猪企则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将成为猪企提升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