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4合资车企生死抉择:放下傲慢,拥抱变革能否重生?

   时间:2025-01-09 13:56:3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风云变幻,各大车企的激烈竞争尽收眼底。在这一年里,市场的剧烈变动加速了新旧时代的更替,一些迹象已经初现端倪。

比亚迪、吉利等中国本土品牌牢牢掌握了市场的主导权,而一些新兴势力如高合、极越虽然遭遇了挫折,但小米、华为等科技巨头却跨界而来,扛起了新势力的大旗。这一变化,似乎预示着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品牌将面临严峻的发展瓶颈。在行业转型的浪潮中,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合资品牌“活下去”的目标都显得异常艰难。

主流合资品牌如南北大众、南北丰田,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得不顶住巨大的压力。上汽通用则不惜牺牲销量和利润,只为保住别克GL8这颗摇钱树的生机。而北京现代、悦达起亚、神龙汽车等早年就受到市场冲击的合资品牌,仍在迷茫中探寻出路。

回顾过去一年,合资品牌的故事充满了悲壮与凄凉。它们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而中国车企则像一群腰间挂着刺刀的战士,无论竞争环境多么恶劣,都毫不畏惧地厮杀在战场上。在它们的猛烈攻势下,原本阻碍在前的合资品牌,都显得温顺了许多。

合资品牌虽然行事谨慎,但在近乎疯狂的攻势下,已经失去了迎战的底气。它们一直难以突破的发展瓶颈,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燃油车业务的执着。然而,随着“电比油低”的口号响彻市场,那种想要兼顾两端的想法显然已经行不通了。

在电动化进程的推动下,合资品牌的战略性规划很少能够落地。这表明,在竞争形势的判断上,合资品牌亟需更具杀伤力的手段。然而,在此之前,巩固燃油车基盘或用价格战推销电动车,仍然是它们自保的统一方案。例如,第九代凯美瑞、全新一代迈腾/帕萨特、途观L Pro、全新胜达等合资新车,虽然都是各自品牌的重要产品,但无一例外都是燃油车。

在转型的道路上,没有一家合资公司会愿意放弃自己的固有客户群。但这些新车的接连推出,却让外界感受到合资品牌已经陷入了困境。它们很清楚,现在的市场是由新能源车主导的,但即便如此,它们也不会轻易放弃剩下的40%多的市场份额。推出大量燃油新车,只是试图在中国品牌不断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时,仍然紧紧握住传统用户。

2024年,合资品牌看似无力的举措中透露出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对固有市场的坚守。在动荡的时局中,守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在中国品牌的围攻下,新车上市即降价成为常态,经销商转网、退网现象层出不穷,但这就是身处暴风眼中的无奈。

经历了第一轮纯电产品上市即滞销的冲击后,合资品牌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道路。坚守燃油车市场可以让它们的底蕴更加深厚,但随着新能源车市在价格战的带动下进入价廉物美的时代,单纯依靠降价促销电动车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例如,ID.系列车型的无人问津,其深层原因并不仅仅是价格过高。

去年广州车展前夕,马自达EZ-6正式上市,而车展当天,广汽丰田铂智3X、一汽丰田bZ3C、东风日产N7、广汽本田P7等新一代合资电车均以量产状态亮相。这些产品的推出,除了表明合资品牌并未放弃电动车市场外,还显示出它们重新审视中国市场并做出发展决策的态度。

无论过去一年市场给合资品牌带来了多大的震撼,说到底,要在中国保持实力,走老路或喊口号式地进入新能源车市都不是符合时代背景的选择。面对新一轮的竞争,合资品牌需要放下傲慢和偏见,将视角聚焦在中国市场上。不要再固执地认为品牌溢价可以成为优势,而是要将产品定义权交给中国市场或借助中国科技企业的力量来谋求出路。

“以前是没钱买国产车,现在同样是没钱买国产车。”这句话虽然看似相似,却蕴含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内核。随着各大集团销量数据的公布,合资品牌动辄30%甚至更高比例的销量下滑势头令人触目惊心。如果再不做出改变,这股前所未有的冲击波将不会减弱。

此前,我们总期待着合资品牌能够在蓄力之后安然度过车市寒冬。然而,在市场趋势的推动下,无论合资品牌是否听得进去外界的声音,现实都在以最深刻的方式刺激着它们。令人欣慰的是,这一年来的局面变化已经驱使各大合资企业拿出了应对之策。

在中国汽车深度影响全球车市的当下,再固执、再高傲的企业都已经看明白,中国车企对整个汽车产业的攻势并非虚张声势。既然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市场骤变带来的阵痛,那么市场上所发生的种种变故就不会只是个别现象。

上汽大众ID.7S项目的紧急叫停、丰田bZ4X的水土不服等事件,不仅给所有人带去了警告,更让所有还有反抗之意的合资企业学会了低头。马自达、丰田等品牌已经明白,这个时代的中国用户最需要的是带有中国血统的产品。例如,EZ-6、铂智3X等车型就体现了这一点。

然而,在有了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大众(安徽)推出的ID.与众这样的产品却令人费解。除了被市场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外,似乎只剩下所谓的自尊了。长久以来,品牌溢价一直被合资品牌视为吸引消费者的筹码。但经过这两年的市场洗礼,这种认知早已过时。

在终端市场上,上汽大众ID.3作为一款欧洲纯血电动车,即使价格降到10万出头也难以与比亚迪海豚抗衡;而宝马i3、奔驰EQ系列、电动MINI等车型更是靠着一降再降的售价来维持声量。这些都在说明一件事:对于合资品牌而言,要想留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除了加快推陈出新的速度外,还需要放下身段、丢掉无用的品牌执念。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