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能源车市的景象如同冰与火之歌,既见证了行业的蓬勃发展,也目睹了部分新势力的黯然退场。
在这一年中,“冷”意主要源自多家新兴车企的困境。从年初高合被曝停工停产,到年末极越传出解散消息,再加上自救未果的威马,新能源领域的新势力们仿佛集体遭遇了黎明前的黑暗。
然而,与这股“冷”流相对的是市场的“热”度。2024年,新能源市场首次突破两大“千万级”里程碑:年产量和销量分别迈过了1000万辆和接近1300万辆的大关,同比分别增长11.1%和37.6%。中汽协的数据揭示出,新能源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
这种冷热交织的现象,预示着新能源市场正处于一个分化加剧的阶段。宏观上,市场持续增长;微观上,企业间的洗牌也在加速进行。理解这一现象,对于预测2025年的行业走势至关重要。
回顾历史,新能源行业每隔几年就会迎来新的转折点。2018年是“开张之年”,车企们比拼销量;2021年则是“量产之年”,规模化成为主流,车企竞相下线“第10万台车”。而今,2025年或可被定义为“盈利之年”。在市场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能否在这一年实现扭亏为盈,将直接影响行业的未来格局。
过去一年中,小米汽车的热销和理想的盈利,成为了影响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行业态度的两大事件。小米汽车的火爆,展示了国内新能源供应链的成熟,而理想的盈利,则证明了在中高端市场,规模效应同样可以带来盈利。这两件事共同指向了市场对车企自我造血能力的迫切需求。
从财报和销量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1月,尽管大多数新能源车企仍未实现盈利,但亏损程度各不相同。零跑汽车亏损最少,单季度亏损6.9亿元;极氪和小鹏紧随其后,分别亏损11.39亿元和18.1亿元;蔚来则亏损较多,约为50.6亿元。已经宣布复工的哪吒,尽管未公布具体财报,但销量徘徊在10万辆左右,短期内盈利无望。
相较于亏损额,毛利率更能反映车企的经营状况。一般公认的毛利基准线在20%左右。零跑汽车第三季度毛利从上半年的1.1%回升至8.1%,显示出改善迹象。极氪和小鹏的毛利率也分别从上半年的14.9%和14%提升至16.0%和15.3%。相比之下,蔚来的毛利率仅在10%左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综合考虑,极氪和小鹏在维持发展节奏的前提下,有望在2025年率先实现盈利。小米汽车虽然销量惊人,但由于处于发展初期,盈利尚需时日。
在盈利成为明线的同时,供应链则成为影响行业格局的“暗线”。新能源车的销量在短短六年内翻了13倍,但交付缺口也随之扩大。2024年,新能源车交付量和销量之间的差距达到了300万辆。交付速度已成为影响成交的关键因素,用户的提车焦虑也在加剧。
车企们面临交付难的原因多种多样,从产能不足到缺芯、缺人、缺配件,甚至极氪的“缺油漆”问题,都可能成为压垮交付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保障供应链稳定,车企们采取了自研、同盟、合资等多种策略。而在这场“交付战争”中,车企的现金储备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除了经营层面的变量,2025年新能源行业还将迎来产品、行业和资本侧的新趋势。产品层面,小米YU7、特斯拉新款Model Y和Model Q、小鹏G7等新车型将上市,这些车型不仅承载着车企的销量和用户关注,也直接影响新势力的盈利表现。
行业层面,宁德时代的磐石底盘开启了动力电池厂商逆向整合行业的新模式,得到了江淮、阿维塔等品牌的积极响应。这种“预制车”技术能否在新的一年里搭建更多合作生态,同样值得关注。
资本层面,不同于寒冬期不断收缩的市场资本,各地国资成为了支持新能源品牌的关键力量。智己汽车和阿维塔的融资中,都出现了本地国资的身影。在新能源品牌盈利前的最后一个黑夜,各地城市国投成为了支撑行业发展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