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电影《头号玩家》中,观众见证了一个由游戏公司打造的沉浸式虚拟世界“绿洲”,玩家通过VR设备、操纵装备和行走装置,就能完全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这一设定不仅激发了人们对未来娱乐方式的无限遐想,也推动了现实中VR技术的发展。
然而,在今年的CES展会上,雷科技报道团发现,曾经风靡一时的VR眼镜似乎已经“退烧”,取而代之的是更轻便、价格更亲民且智能化的AI眼镜。VR眼镜的高昂价格、笨重的佩戴体验,以及尚未成熟的软硬件技术,成为了其普及的主要障碍。
尽管如此,沉浸式娱乐体验仍然是AI时代下各大厂商争相探索的领域。随着交互方式、显示技术和计算能力的不断革新,娱乐产品已经突破了传统环境的限制,为用户提供了更具沉浸感和代入感的体验。Z世代的年轻人尤其追捧这种多维度的感官刺激,相关的内容和技术也因此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CES 2025的展会上,索尼这家主机游戏领域的巨头,就展示了一项名为“未来沉浸式娱乐体验”的概念技术。该技术通过立体显示、沉浸音效和气味模拟,让用户仿佛真正“走进”了游戏或影视内容的世界。在一个大型的笼式空间内,高分辨率显示屏和立体环绕音效将玩家完全包裹在游戏场景中,玩家手持仿制武器,向屏幕上的敌人射击,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场。
以《最后的生还者》为例,玩家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享受到逼真的视觉效果和音效,还能闻到与游戏场景相匹配的气味,如腐烂的真菌等。这种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无疑为玩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游戏体验。然而,索尼并未透露背后的技术细节,如何实现音效、视觉效果和气味释放之间的完美匹配,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索尼的“未来沉浸式体验”并不仅限于《最后的生还者》这一款游戏。未来,该技术还有可能与《战神》、《地平线》等知名PlayStation主机游戏IP相结合,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游戏体验。这种将游戏内容与沉浸式技术相结合的做法,不仅为游戏资源的再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PlayStation主机游戏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实际上,沉浸式娱乐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VR的专属。在环球影城等主题乐园中,早已出现了类似的沉浸式游乐项目。玩家身处封闭的笼式空间内,乘坐类似过山车的座舱,体验高空坠落、一飞冲天等虚拟内容。座舱本身并不进行大幅度的机动,而是通过立体显示内容和座舱的晃动来刺激玩家的感官。许多文旅景点也推出了沉浸式体验产品,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娱乐体验。
索尼的“未来沉浸式体验”技术,与这些沉浸式娱乐项目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然而,其特色在于能够将PlayStation当中的内容和沉浸式技术相结合,以更具代入感的交互方式对外输出知名主机游戏的IP。这种创新性的做法,无疑为游戏资源的再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该技术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成本极高,推广到大众市场面临着诸多限制。
从技术布局来看,索尼的“未来沉浸式娱乐体验”显然不是面向个人用户的“独乐乐”项目。而是一种面向广大人群的公共产品,需要独立的场所来支撑。因此,其建设成本并不低。以拉斯维加斯的MSG Sphere为例,该项目的建设成本就高达23亿美元。索尼的“未来沉浸式体验”虽然规模较小,但场景搭建和设备购置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PlayStation游戏内容和硬件的协同表现也是索尼面临的一大挑战。沉浸式体验是多维度的空间交互,要保证玩家在体验过程中的代入感,就需要在显示、音效、气味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完美匹配。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的沉浸感体验。因此,如何做好玩家与环境的交互体验,让游戏画面更鲜活地出现在玩家面前,都是索尼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如此,索尼的“未来沉浸式娱乐体验”仍然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随着沉浸式娱乐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索尼有望通过该技术为PlayStation主机和游戏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通过在世界各地开设沉浸式体验游戏厅吸引玩家,索尼还能靠收取体验费用来拓展其游戏业务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