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硅料企业聚首定减产,目标价格未达誓不休,光伏洗牌能否迎来春天?

   时间:2025-01-12 14:49:2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光伏产业近期深陷亏损泥潭,硅料企业亦未能幸免。然而,与股市近期的大幅波动相比,光伏行业的阵痛似乎只是小菜一碟。有观点认为,如果短暂的痛苦能够换来行业的长远发展,那么,长痛不如短痛,一次性的深刻调整或许更为可取。

面对困境,硅料企业纷纷选择自救,而非等待外部援助。光伏行业的洗牌正如壮士断腕,甚至需要更为决绝的行动才能求得生存。当前的光伏产业,仅仅遭遇了初步的挫折,真正的考验或许还在后头。不过,经历此番波折后,企业们已变得更为谨慎,预计2025年将不会再重现2024年的大幅亏损局面。

2025年1月6日,硅料企业在北京再度聚首,共同探讨减产议题。会议明确了两大方向:一是详细讨论减产的具体措施,确保减产计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二是设定减产目标,旨在将硅料价格调整至合理区间。

据悉,硅料龙头企业的减产力度超乎想象。某龙头企业的产能已降至四成,四川、云南两地工厂全面停产,仅保留内蒙古基地运作。另一龙头企业的产能也将降至六成以下,而新疆地区的两家龙头企业,大部分产能也已关停,两家企业月产量合计不足万吨。尽管全行业库存仍高达近20万吨,但下游硅片企业正积极补货,硅料企业库存逐渐减少,硅片企业库存则相应增加。

头部硅片企业目前硅料库存普遍超过一个月,这源于它们对硅料价格反弹的普遍预期。然而,硅料作为光伏行业的关键一环,此次的减产行动是否真的能够稳住局面,尚待观察。

并非所有硅料企业都加入了自律公约。有的企业因N型料质量不达标,有的新玩家虽已投产却未获生产许可证,还有的企业一开始拒绝加入,但随后又态度转变。光伏行业的这场自律行动,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1月6日的会议主要由头部硅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参加,负责落实具体工作细节。据透露,会议已就减产后的硅料市场价格达成共识。若减产仍未能达到期望的市场价格,硅料企业还将继续加大减产力度。

关于合理价格与目标价格的界定,存在不同看法。一种是以行业平均成本(含税)为基准,另一种则参照标杆企业大全能源的平均成本(含税)。无论哪种标准,多数企业及产能在目标价格下仍将亏损,仅有少数先进产能能够维持不亏或微利。

为达成减产目标,硅料企业可参照大全能源2024年前三季度的单位成本(4.68万/吨,不含税)及当前市场价格(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4.15万元/吨)。尽管2024年12月硅料企业已大幅减产,但力度仍显不足,行业仍需继续减产。

龙头企业减产的原因在于枯水期电费高昂,每吨硅料成本较丰水期高出万元。头部企业目前库存约10万吨,通过减产可节省电费约10亿元。自2024年10月光伏行业发起自律行动以来,硅料行业开工率已降至40%以下,头部企业减产无后顾之忧。

相比之下,非头部硅料企业处境更为艰难,即使头部企业大幅减产,它们也难以趁机抢占市场份额。这就是当前光伏行业的残酷现实。

此次会议上,硅料企业态度空前一致,支持减产计划。参与企业数量增加,大企业态度转变明显。造成这一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白名单制度”的实施,即参加自律行动的企业不得采购未参加企业的产品;二是企业生存压力增大,已无法承受持续亏损。

以通威股份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73%,净亏损39.73亿元。其他硅料企业如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亦面临巨额亏损。新进玩家如红狮控股,更是面临巨大压力。

由于所有硅料企业都已“亏不起”,因此它们会选择主动减产止血。龙头企业态度坚定,如通威股份已宣布旗下多家高纯晶硅生产公司进行技改及检修工作,阶段性有序减产控产。

有人担忧,硅料价格回归目标价后,未参与自律的小企业、小产能会重新启动生产,对去产能构成消极影响。然而,这种担忧似乎多余。头部企业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即使硅料价格反弹,也不会高于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小企业即使复产,仍将面临亏损。

长期亏损会削弱企业竞争力。大企业能在盈亏平衡线上持续消耗,而小企业则难以支撑。同时,硅料项目停工时间过长,重开成本高昂,技术、品控不过关也会影响产品纯度。

龙头企业对硅料价格具有绝对影响力。硅料价格能否反弹及反弹程度,关键在于龙头企业的态度。无论是硅料、硅片还是组件环节,都曾出现龙头企业带头“内卷”的现象。然而,这些企业最终发现,对手虽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稍逊一筹,但亦各有优势。

光伏行业已进入新阶段,周期过后,能够幸存的企业将大幅减少。这一轮周期预计将持续两三年时间。全产业链过剩的情景,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尚属首次。未来,光伏行业或将从增量刺激转向存量博弈时代。尽管如此,硅料环节的集中度相对较高,限产限价对于行业走出低谷最为有效。

尽管洗牌过程剧烈且痛苦,但希望这场自律行动能够让光伏行业的冬天不再漫长,减少整个行业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