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乘用车市场的蓬勃发展,语音交互功能已成为各大车企竞相追逐的焦点。近年来,在消费者需求升级与技术成本下降的双重驱动下,这一功能的市场普及速度显著加快,并展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从动力类型来看,新能源汽车因其对智能化配置的更高需求,成为推动语音功能普及的主要力量。据统计,2024年1至1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中标配语音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占比高达5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4个百分点。这一显著增长,不仅彰显了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领先优势,也反映了传统燃油车面临的智能化转型压力。同期,传统燃油车的占比从55%下滑至43%,而混合动力车的市场份额则相对稳定,保持在7%至9%之间。
在品牌派系方面,自主品牌凭借本地化语音技术的优势,持续领跑市场。2024年1至11月,自主品牌车型中语音功能的占比达到62%,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自主品牌与本土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如科大讯飞、百度等,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贴合本地需求的语音交互体验。相比之下,日系、欧美、韩系等外资品牌的占比均有所下降,其中美系、韩系品牌更是保持低位。
从价格区间来看,语音功能在20万元以下车型中的普及速度最为迅猛。这一价位区间的车型占比达到62%,显示出经济型车型市场对智能化配置的强烈需求。同时,20至30万元价格区间的占比稳定在20%,与10至20万元车型共同构成了语音功能渗透的核心区间。而5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则因智能化配置已相对成熟,消费者需求增长放缓,占比维持在2%左右。
在技术进步与用户需求的双重推动下,车载语音交互功能正逐步从基础功能向高阶功能迈进。语音识别控制功能作为车载系统的基础,其渗透率已从2023年1至11月的78.9%提升至2024年同期的83.4%,成为汽车座舱的标配功能。而语音分区域唤醒、语音免唤醒、连续性语音识别等高阶功能,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语音分区域唤醒技术精准满足了多乘员场景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人机交互的准确性与用户体验;语音免唤醒技术简化了交互流程,提升了便捷性;连续性语音识别技术则使语音交互更加自然流畅。
在市场竞争中,语音交互功能逐渐下沉至中低端车型。厂商通过聚焦于10至20万元价格区间,扩大了语音交互技术的普及范围,并在中端车型中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以语音免唤醒功能为例,2024年1至11月,10至20万元车型的占比上升至52%,成为该功能渗透的主力区间。同时,连续性语音识别与“可见即可说”功能也在这一价位区间内实现了显著增长,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自然的语音交互体验。
在车载语音市场中,国产供应商的主导地位逐步凸显。科大讯飞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覆盖,以超过40%的市场份额长期稳居榜首。其他本土供应商如思必驰、百度等,也依托自主研发能力和与整车厂的深入合作,持续抢占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华为凭借鸿蒙智行旗下车型的热销,在2024年1至11月实现了显著的同比增幅,展现出强大的后发优势。特斯拉、亿咖通等供应商的份额变化相对平稳,而镁佳科技与阿里也进入榜单前十。
AI大模型的应用已成为车载语音市场的关键驱动力。从技术层面来看,大模型的引入使语音交互能力从基础的语音识别和指令执行,升级为更复杂、更智能的对话与情境感知。科大讯飞的“星火认知大模型”、百度的“文心一言”等,均大幅提升了语音系统的语义理解和个性化交互能力。同时,部分主机厂也在积极布局自研大模型,如理想的Mind GPT和蔚来的NOMI GPT,分别赋能自有品牌多款旗舰车型,展现了整车厂在智能座舱竞争中的技术积累和差异化策略。从市场层面看,AI大模型的快速推广体现了主机厂和供应商对智能化需求的精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