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兴起,废旧电池的处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日,广东金晟新能源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意图在主板市场上市,这一动态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自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激增,特别是在2021年之后,销量与渗透率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动力电池装机量也随之大幅攀升。动力电池的生命周期通常为5至8年,当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便被视为“退役”。结合当前的新能源车销量与动力电池生命周期,可以预见,到2027年,动力电池退役潮将汹涌而至。
数据显示,我国退役电池数量已达到36.6万吨,并预计将在2027年飙升至108.9万吨。然而,在退役电池回收领域,我国却面临着行业不规范、回收机构数量庞大且鱼龙混杂的困境。尽管工信部发布的“白名单”企业仅有156家,但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现存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已超过16万家。行业集中度不高,竞争异常激烈,部分技术水平低、专业能力差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追求更高利润,不惜采用非法拆解手段,给安全与环保带来巨大隐患。
在这一背景下,即便是像金晟新能源这样的“白名单”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金晟新能源及其全资子公司江西睿达被工信部认定为锂电池再生利用及梯次利用“双白名单”企业,但在行业“狼多肉少”的情况下,其生产环境依然艰难。根据行业白皮书,2023年全国实际回收的锂离子电池仅为62.3万吨,而156家工信部公示的符合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的名义产能却高达379.3万吨/年,全行业名义产能利用率仅为16.4%。金晟新能源的产能利用率也从2021年的85.1%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72.3%。
尽管产能利用率不高,但金晟新能源仍在不断扩产。本次港股IPO,金晟新能源计划将部分募集资金投入磷酸铁锂电池基地的建设,并在2025年逐步扩大生产设施的产能,以每年处理28万吨退役三元锂电池。然而,整个电池回收行业的持续扩产无疑将加剧竞争。由于行业存在不规范现象,合规企业往往难以与不合规企业竞争,导致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金晟新能源的业绩也受到了碳酸锂、硫酸镍及硫酸钴价格下滑的影响。以碳酸锂为例,其价格从2022年11月的最高点突破60万元/吨,到2023年由于供给远大于需求而一路走低,年末已跌至9.65万元/吨。2024年虽然价格不再暴跌,但仍处于低位徘徊。受此影响,金晟新能源的业绩在2023年出现明显下滑,从盈利转为亏损。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1.3亿元、29.1亿元、28.9亿元和10.0亿元,而毛利率则从16.7%下降至-5.6%至-3.1%,净利润也从0.7亿元降至-4.7亿元和-1.5亿元。
除了业绩承受压力外,金晟新能源的现金流也逐年恶化。从2021年至2023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分别为-2.17亿、-8.30亿和-10.18亿,连续三年处于净流出状态。同时,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扩产,金晟新能源的债务也在不断加重。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已增长至14.79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6228.2万元。对于金晟新能源而言,港股IPO不仅是提升其知名度的机会,更是缓解现金流压力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