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屏幕显示技术的不断演进中,每一次革新都如同浪潮般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边界。从黑白到彩色,从标清到超高清,电视显示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视觉体验,并引领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如今,随着消费者对画质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显示技术再次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
在这一背景下,全球显示行业的领军企业海信,在即将举行的CES 2025展会前夕,宣布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技术——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这项技术的发布,不仅标志着显示技术的一次全面升级,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预示着显示行业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前,全球电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大品牌在产品创新、技术升级以及市场策略上均展开了全方位的较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显示技术的竞争主要聚焦于“尺寸、光和色”三大核心要素。在尺寸方面,随着技术的普及和供应链的优化,大尺寸面板已不再是壁垒,各大品牌纷纷推出更大尺寸的电视产品,形成了齐头并进的态势。
然而,真正的较量更多地体现在“光和色”这两个关键环节。过去几年,显示行业的一个重要竞争指标就是“控光分区”,即通过一系列与背光控制和画质优化相关的先进技术,实现更高的亮度、更深的黑色和更高的对比度。然而,这种提升主要局限于数值上的增长,即所谓的“卷参数”。
那么,真正的本质提升是什么呢?海信发布的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给出了答案。这项技术将背光层的单色灯珠升级为三原色灯珠,并实现分区控光控色,从而实现了从传统的黑白背光到RGB多基色背光的转变。这一改变在色彩纯度、色域面积、色彩体积和控色精度等多个维度上,都超越了量子点技术,甚至全面碾压QD-Mini LED和QD-OLED。
以色域为例,RGB-Mini LED电视产品能达到97%的BT.2020超高色域,这一水平已经对标了目前QD产品中QD-OLED的最高色域水平——99% DCI-P3标准。而BT.2020色域几乎包含了DCI-P3的全部颜色,并在红色和绿色的表现上更为宽广。因此,即使一个设备声称覆盖了99%的DCI-P3色域,它仍然没有达到BT.2020的同等覆盖范围。海信的这一突破,无疑堪称“百年电视史上的关键一步”。
然而,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的实现并非易事。这项技术多年来一直被提及和研发,但由于技术难度巨大,一直未能实现量产。那么,海信是如何突破这一难题的呢?答案是“两颗芯”的创新。
首先,是海信信芯微自研的全球首颗RGB光色同控画质芯片。这款芯片独创了三维光色同控算法,并重新定义了色彩管理系统。从显示场景的AI分析识别,到AI自适应控光,再到最后的3*26bits高精度控色,实现了RGB多基色显示颜色的精准控制。这一技术不仅重新定义了高端电视的光色管理系统,更为显示行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次,是海信创新的RGB-Mini LED背光芯片。这款芯片通过多项设计、材料和工艺创新,实现了发光效率的提升、寿命的延长以及发光角度的一致性提升。同时,通过应用窄光谱外延生长工艺,G芯片光谱半宽降低,全面提升了芯片性能、色彩准确性与稳定性。这些创新不仅为显示效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更在色彩还原的精准度与稳定性上树立了新的标杆。
在发布会上,海信还展示了全球首台也是最大的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这标志着电视显示正式进入RGB-Mini LED时代。这一成果的背后,不仅体现了海信对显示技术极致追求的独特理念,更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端显示市场的领先地位。可以说,海信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布,是显示行业的一次革命性飞跃,它将使显示行业加速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