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女士在审核家庭支付宝账单时,意外发现了一笔总额超过2200元的异常支出,这笔款项全部流向了一家知名游戏开发公司。经过一番询问,高女士得知,这笔费用竟是她的初二学生女儿小王(化名)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为手机游戏充值所致。
据高女士透露,她和丈夫平时允许小王在学习之余玩手机游戏,但从未进行过任何付费操作。直到2024年1月初,她在检查账单时,才发现多笔不明扣款,金额从100多元到600多元不等,累计超过2200元,且全部发生在2024年12月底。经过追问,小王承认,她使用家长的手机,通过记住的支付密码,为一款热门手机游戏充值,购买了游戏角色和皮肤。
为了追回这笔费用,高女士迅速联系了游戏开发公司,并提供了相关证据,包括家长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小王对游戏内容的熟悉程度等信息,以证明充值行为确由未成年女儿所为。然而,游戏公司的初次回复却让她倍感失望。公司表示,根据后台数据比对,无法确认充值行为由未成年人完成,因此拒绝了高女士的退款请求。
面对这一困境,高女士并未放弃,她再次提出申诉,并坚持要求游戏公司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经过双方的进一步沟通和协商,游戏公司最终同意退还大部分款项,共计2118元。高女士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女儿的监护和教育,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针对此类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纠纷,素豪律师事务所的程文韬律师提醒广大家长,应妥善保管支付密码和银行卡信息,减少孩子接触的机会。同时,家长还应向孩子传授基本的金融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一旦发现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未经允许的充值行为,家长应立即收集相关证据,如充值记录、游戏登录时间等,并积极与游戏公司协商退款事宜。
中国互联网协会于2024年5月28日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指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设置符合法规的消费管理功能,不应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产品和服务。同时,游戏公司还应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绕过消费限制的技术手段,并根据各自过错情况,明确划分责任方的担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