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2024年里,国内乘用车市场再度书写销售佳绩,其中新能源车继续成为市场焦点。然而,在这一片新能源热潮中,燃油车并未完全退出舞台,反而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据乘联会分析,2024年末,包括轩逸、帕萨特、速腾以及长安、吉利、瑞虎等在内的多款燃油车,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这一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推出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该政策不仅推动了新能源车的普及,也为高效燃油车提供了一定的购置补贴或税费减免,使得部分消费者得以重新考虑燃油车选项。
政策的影响显而易见,自2024年下半年起,一些原本主要补贴新能源车的地区,也开始对高效燃油车给予支持。这不仅减轻了部分消费者的换车负担,还使得那些经典燃油车型在续航、保养、二手车保值率等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从而吸引了更多消费者趁着政策窗口期入手。例如,某合资品牌的B级车在下半年大幅优惠后,月销量环比增加超过30%,经销商库存一度告急。
在政策的推动下,燃油车市场迎来了一波“报复性”消费。这种消费不仅释放了原有的潜在需求,还为那些尚未准备好迎接新能源车充电设施和使用成本变化的用户提供了缓冲。从消费心理上看,这更像是一次市场修复,为在新能源浪潮中受到挤压的主流燃油车打开了新的上升通道。
与此同时,各大车企也看到了这一机遇,纷纷推出大幅度的优惠和升级配置,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一些经典燃油车型通过提高性价比、搭配低息贷款和额外补贴等方式,在同级别新能源车面前依然保持了不俗的吸引力。这种看似“被迫”的低价策略,实际上为消费者带来了空前的购买动力。
燃油车在技术和产品升级方面也在不断努力。一些车企通过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改进能量回收系统等方式,为燃油车赋能,使其在油耗和排放指标上不断接近新能源车型。同时,混动/增程技术的普及也让消费者更加认可燃油车,从而挖掘出新的潜在市场。混动化、轻量化、智能化配置同样可以在燃油车上实现,为消费者带来与新能源车相似的驾驶体验。
尽管新能源车在国内市场销量火爆,但国际市场对于新能源的接受度尚不平衡。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燃油车的需求依然旺盛。中国品牌燃油车凭借价格和品质优势,迅速占领海外市场。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国内燃油车出口量同比增长23.5%,达到457.4万辆,无论是体量还是增速都远高于新能源车。
2024年的车市呈现出“新能源浪潮”与“燃油车坚守”并存的局面。燃油车虽然总量在萎缩,但一些经典车型在政策与市场的交汇点获得了销量反弹的机会。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政策的多元化和理性化,也反映了消费者在选择车型时的理性思考。对于车企而言,燃油车仍然是重要的盈利支柱,与新能源车并行发展才是符合当下中国汽车市场实际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