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同仁堂医养领跑中医赛道,百年老字号加速布局上市之路

   时间:2025-01-14 20:51:1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同仁堂医养近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担任其保荐人。此举标志着拥有356年历史的同仁堂集团,在继同仁堂(600085.SH)、同仁堂科技(01666.HK)及同仁堂国药(03613.HK)之后,有望迎来其第四家上市公司。

同仁堂医养自2015年3月成立以来,经历了多年的探索与调整,终于在2019年明确了以中医为战略重点,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提供综合医疗服务的方向。这一战略定位不仅符合当前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充分利用了同仁堂品牌在历史和文化上的深厚积淀。

与众多在上市前夕仍面临亏损压力的企业不同,同仁堂医养在2023年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在其医疗服务、管理服务及健康产品销售三大业务板块中,医疗服务表现尤为突出,收入占比长期保持在八成以上,成为推动公司整体盈利的关键力量。

中医行业虽然需求旺盛,但长期存在资源分散、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对健康管理的日益重视,中医以其独特的预防保健和长期健康管理优势,逐渐受到各年龄段人群的青睐。在此背景下,同仁堂医养凭借百年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和独特的“三位一体”多级医疗网络模式,迅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同仁堂医养的“三位一体”模式,通过自建网络与外延式并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将成熟的管理能力和服务经验复制到更多的医疗机构中。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2533名执业医师,包括28名国家级荣誉称号医师,形成了多个优势专科,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中医医疗服务。

在中医医疗服务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同仁堂医养凭借其独特的战略定位和强大的品牌实力,稳居国内中医医疗集团的第一梯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同仁堂医养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按门诊医疗服务产生的收入计,公司同样排名第一。目前,同仁堂医养旗下拥有11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1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同仁堂医养还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将其自有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机构按三级结构分级部署。连锁医院主要负责复杂或综合的中医医疗需求,门诊部、诊所及社区医疗机构等基层连锁医疗机构则解决常见病、轻症和慢性病基本医疗需求,而自有互联网医院则围绕药品供应链提供线上医疗服务。

这套分级诊疗网络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还为客户量身定制了便捷流畅的连贯诊疗方案及日常健康管理规划。各级医疗机构通过网络内搭建的会诊机制和客户转诊渠道紧密协作,构建起一个面向全国客户的完善诊疗生态系统。

在业务布局上,同仁堂医养也经历了从多元化到聚焦的转变。最初,公司涉及医疗、养老、内购电商、培训及膳食五大业务板块,但随着发展战略的调整,非核心业务逐步剥离,公司专注于医疗服务发展,将业务架构精简为医疗服务、管理服务、健康产品销售三大板块。这一转变不仅大幅改善了公司的毛利情况,还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盈利能力方面,同仁堂医养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资产、纳入财务状况健康的资产以及优化收入结构等措施,实现了从亏钱到赚钱的华丽转身。2023年,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并延续至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2.28%至2659.2万元。

在扩张策略上,同仁堂医养采取了外延式并购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方式。长三角地区作为人均消费水平更高的地区,成为公司谋划扩张的首选之地。通过并购具有盈利能力的医疗机构,如三溪堂保健院、上海承志堂等,同仁堂医养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还释放了被并购机构的盈利潜能。

在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同仁堂医养凭借其可扩展和标准化的运营流程,将新成立或收购的医疗机构迅速整合进其集中管理体系之中,实现了网络内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公司还建立了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系统,以确保医疗、运营和财务资源的现代化管理。

同仁堂医养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为中医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未来,随着公司继续在经济活跃和人口密集地区收购营利性医院、门诊部等医疗机构,以及筹备新医院的建设工作,同仁堂医养有望在更多地区落地生根,惠及更多人群。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