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汽车市场的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6月,全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显著上升,成为今年以来的第二高点,仅次于受春节假期影响的2月份。这一变化与去年6月该指数降至最低值54%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包括“以旧换新”政策、端午假期促销以及“6·18”电商大促等,经销商们纷纷采取降价策略以冲刺半年度销售任务。然而,尽管有这些利好政策,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并未如预期般出现连续下降,反而呈现出上升趋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6月乘用车终端销量可能较上月小幅上涨至约175万辆。然而,这一增长并未缓解协会对经销商的担忧。协会指出,6月经销商库存增加,成交价格继续下探,尽管销量略有上升,但经销商的经营状况却在持续恶化。
为了完成2024年上半年的销售任务,经销商们不得不提高库存水平。然而,在“价格战”尚未平息的背景下,经销商们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导致新车价格大幅下探,裸车毛利水平降至低位。这一现象在多个品牌类型中均有所体现,豪华及进口品牌、主流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均呈现环比上升。
销售情况的差异在经销商之间尤为明显。据流通协会调查,仅有18.4%的汽车经销商能够完成上半年销量任务,而34.8%的经销商任务完成率超过80%,另有13.5%的经销商完成率不足50%。这一数据反映出汽车经销商之间的销售情况存在巨大差异。
曾被寄予厚望的“以旧换新”中央财政补贴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从经销商反馈来看,仅有不到20%的消费者进店咨询该政策,实际成交比例更是不足10%。自该政策4月底发布以来,两个月内全国提交报废补贴申请的数量超过11万,但距离全年报废汽车回收378万辆的指标仍有较大差距。
面对这一现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建议经销商理性预估市场需求,加大“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提升服务来提振消费信心。同时,经销商们也需要将降本增效放在首位,以防范经营风险。
全国各区域的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西区指数最高,达到66%;南区指数上升幅度最大,接近9个百分点;北区和东区指数也分别上升了3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在全国范围内,经销商的经营压力都在不断增大。
随着暑期的到来,中国汽车市场也进入了传统意义上的淡季。经销商们普遍认为,7月市场整体表现可能与6月持平。而流通协会的综合数据和市场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多家车企优惠力度收缩,“价格战”的调整可能导致消费者的观望情绪进一步加重,购买意愿呈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