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界传来了一则重磅消息,本田与日产两大日本汽车巨头正式宣布了合并谈判的进展,计划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并考虑将三菱纳入其中。若这一合作最终成型,新的汽车集团将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仅次于丰田和大众。
这一合并动向背后,是日本车企在新能源时代的困境与焦虑。以本田雅阁为例,这款曾经的“神车”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在4S店内,雅阁2025燃油豪华版的裸车报价已降至10.88万元,相比19.78万元的官方指导价,降幅惊人。即便如此,消费者依然不买账,店内客流量稀少。
雅阁的困境只是日系车在中国市场集体下滑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本田和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均出现了大幅下滑。本田在2024年前11个月的累计销量约为74.04万辆,同比下滑30.7%;而日产则更为惨淡,销量约为62.17万辆,同比下滑10.5%。这些销量还是在大幅降价的基础上实现的。
为了挽救市场颓势,日系车企纷纷推出了前所未有的优惠活动,但效果甚微。广汽本田的皓影裸车价格从20万元降至11万元左右,东风日产的轩逸最低起售价格也仅为9.4万元。然而,这些举措并未能阻止销量的下滑,反而让不少门店陷入了亏本卖车的困境。
日系车的困顿不仅体现在销量上,更反映在财报中。日产汽车在2024上半财年的净利润同比大跌93.5%,仅为192.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亿元)。这种恶性循环迫使日系车企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调整,包括关厂、裁员和业务收缩。广汽本田宣布关闭年产能为5万台的第四生产线,三菱汽车则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曾经,日系车在燃油车时代凭借省油耐用、技术先进的口碑风靡全球。本田的i-VTEC发动机技术、日产的CVT变速箱以及三菱的四驱系统都曾是市场上的佼佼者。然而,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日系车企却显得步伐缓慢,忽视了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崛起。
如今,新能源车企凭借纯电技术和智能化配置快速抢占市场,将日系车甩在了身后。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的崛起,让消费者更加关注智能和续航,而非曾经的省油优势。日系车企在新能源与智能化“双失”的背景下,逐渐丧失了市场优势。
面对市场变局,本田和日产不得不放下成见,联手突围。尤其是在富士康有意收购日产控股权的推动下,双方的整合步伐大大加快。然而,合并是否真能解困,业内观点不一。支持者认为,合并能带来规模效应,降低研发成本,优化供应链;但反对者则担心,两家公司在市场、产品和品牌上的相似性难以产生协同效应。
即便整合完成,日系车企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新能源市场上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如何攻克高性能、长续航且安全可靠的电池技术,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双方在市场布局、原有合作关系处理以及文化冲突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挑战。
尽管如此,本田和日产的合作仍被视为日本汽车工业的一个历史性转折。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日系车企能否凭借这一合作重振旗鼓,仍需拭目以待。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一合作或许能带来一些新的选择。然而,在新能源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消费者更加关注的是产品的品质和性能。日系车企能否在新能源市场上站稳脚跟,还需用实力说话。
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日系车企的合并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日系车企能否凭借这一合作实现突围,还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