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汽车电安全工作组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正式成立,这一盛事由上海伏达储能数字化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严晓负责筹办。严晓在新能源锂电池安全检测领域已有十余年的探索经验,他观察到,随着新能源产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全生命周期维护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议题。
工作组实行双重归口管理,旨在提升新能源汽车电安全水平。它将通过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在成立大会上,来自全国多个领域的2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严晓的二次创业项目——伏达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与聚焦工商业储能的美克生能源不同,伏达研究院致力于汇聚新能源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将新能源知识图谱数字化,服务于储能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其中,“免拆解”安全检测是研究院将知识图谱与应用场景相融合的一个成功案例,工作组也将推动这一场景的落地。
严晓早年从事物理学科研工作,曾在多所知名学府和科技公司任职。他早在2011年就预见到了中国新能源浪潮的到来,并决定回国从事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他和团队构建了电池衰老规律的知识图谱,并开发了“电池医生”设备,用于快速检测动力电池的关键参数。
这套“免拆解”的安全预诊断方法能够提前数周发现电池电芯层面的故障,提出维保措施,改善性能。这项技术不仅适用于新能源车的检测,也可用于储能设备的检验检测。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站数量的增加,建立检验标准和方法变得愈发重要。
严晓表示,尽管他曾在2018年尝试将“电池医生”商业化,但由于当时新能源汽车尚未进入衰老期,几轮尝试均未成功。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年检的正式开启和二手车交易的增多,确立一种快速便捷准确的检测方法变得尤为重要。同时,储能电站的定期检测和退出机制的建立也是防范重特大事故、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控的关键。
严晓计划首先将这项检测技术应用于二手车交易检测中,因为二手车交易涉及的金额较大,交易方有意愿投入检测。对于新车检验,他打算与香港相关部门合作,开辟试验田,探索将这套解决方案用于海外市场的新能源汽车。
在严晓看来,新能源汽车电安全工作组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打造出完整的检测解决方案。预诊断只是分析数据并作出判断,但数据的获取和提取设备的研发需要与多个生态单位协同进行。通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最佳实践,进而制定检测标准和计量规范。
值得庆幸的是,严晓的这项工作已经得到了临港新片区的密切关注和支持。临港新片区正在积极推动重点产业链检验检测需求和能力供给的供需对接,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与服务举措。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和临港集团的支持下,伏达研究院与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共建了“电池数字化技术平台项目”,并在沪港合作会议上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新能源数字化领域的沪港科创合作。
严晓还提到了储能电站领域面临的风险点和防范措施。他强调,定期检测和退出机制的建立对于保障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随着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大量建设,低价竞争愈发激烈,未来可能出现项目烂尾的情况。因此,推动检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严晓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新能源电池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