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为“朋友圈”扩容,车企智能化竞赛回归同一起跑线?

   时间:2025-01-17 18:30:5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其“朋友圈”日益壮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车企的目光。

近日,广汽集团宣布将携手华为设立GH项目公司,双方将深度融合各自优势,从产品开发、营销策略到生态服务等全方位展开合作,旨在共同打造技术领先的全新汽车品牌及智能化车型。这一举措标志着广汽与华为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与此同时,上汽集团也在紧锣密鼓地为与华为的合作做准备。据报道,上汽“大乘用车板块”正在进行大规模人员调整,首批40余位华为员工已入驻上汽,计划在飞凡汽车的新车型ES37上引入华为的全套解决方案。此举被视为上汽面对市场挑战,寻求与华为深度合作以增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余承东透露,尽管众多车企渴望与华为合作,但受限于资源,短期内不会有新的“界”系列车型推出。不过,像广汽与华为合作的“HI PLUS”模式正逐渐成为车企的首选。例如,长安、华为与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阿维塔品牌,虽然在销售渠道上不依赖华为,但在其他方面均享受华为的全面支持。

广汽传祺计划在2025年推出三款搭载华为乾崑ADS 3.0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座舱的旗舰车型,长安深蓝的部分高配车型也搭载了华为的智驾系统,成为“20万以内唯一华为高阶智驾”车型。长城坦克的部分关键产品,如坦克700 Hi4-T,也将搭载华为智驾和智能座舱技术。比亚迪方程豹品牌的新车型也将与华为共同开发,未来有望搭载华为的智驾系统。

合资与外资品牌同样未能抵挡住华为的魅力。奥迪的全新A5L、Q6 e-tron等车型将搭载华为的车机系统和高阶智驾方案,本田正与华为洽谈智驾合作,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全新电动品牌“烨”上搭载华为智驾系统。东风日产也已成为首家与鸿蒙座舱全方位合作的合资品牌。

华为虽然宣称“不造车”,但通过多模式合作,正逐步掌控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并吸引更多车企加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联盟。华为的技术在更多品牌上得到应用,智驾系统也在更多车型上搭载,正如宁德时代的电池一样,华为已成为汽车市场的又一“幕后大佬”。

然而,这种看似共赢的局面背后并非没有挑战。在与华为合作之前,不少车企曾对此摇摆不定,一方面眼馋华为的技术,另一方面又担心失去主导权与议价权。广汽与华为的合作历程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双方曾在2017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但在AH8车型量产前几个月,广汽决定从“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华为身份由合作伙伴降级为供应商。

上汽集团也曾表达过对华为合作的担忧,担心成为“他是灵魂,我是躯体”的局面。然而,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广汽与上汽最终选择与华为牵手,更多是一种无奈之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活下去成为首要任务。

比亚迪虽然强势,但在面对市场挑战时同样选择了与华为合作。尽管双方合作一度犹豫不决,但方程豹品牌的销量困境促使比亚迪迈出这一步。

华为不造车的背后,是其在汽车市场描绘的更大蓝图——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以幕后身份更深入地参与到汽车游戏中。为此,华为成立了引望智能,将智能汽车业务独立出来,以更加灵活、独立的方式运作。

引望智能致力于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个核心领域进行深耕,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电动化智能化平台。这一举措旨在打消车企对失去独立性和品牌特色的顾虑,让车企更加放心地与华为共享技术和资源。

随着华为智驾系统在更多车型上的应用,海量的数据将进一步反哺华为的智算能力,推动其在算法优化、场景拓展等方面扩大领先优势。奥迪、本田、丰田等品牌的加入,进一步证明了华为在汽车市场的影响力。

然而,华为的合作虽然为部分车企提供了突围之道,但绝非一剂“万能药”。车企仍需不断打磨内功,将华为合作视为“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在这场汽车市场的零和博弈中,人人都是参与者,但最终谁能胜出,还需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