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正逐步崭露头角,尽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用规模尚无法与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相提并论,但它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战略的重要一环,已成为全球行业竞争的焦点。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颁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不仅明确了氢能在国家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地位,还强调了氢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尤为2024年11月,我国首部《能源法》将氢能正式纳入能源管理体系,标志着氢能产业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
山东省在氢能产业的布局尤为引人注目,从制、储、运到应用,各个环节均展现出卓越的规划和执行力。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四座城市在氢能领域形成了强大的发展矩阵,同时,其他多地也积极参与,形成了群雄并起的态势。山东省内,以潍柴动力为代表的企业巨擘,为氢能产业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010年起,潍柴动力便投身于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布局,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如今,潍柴动力不仅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年产能高达2万台,还在城市公交、物流车、氢燃料电池客运车等多个领域成功进行了商用示范。潍柴动力等精英企业的崛起,为山东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山东样本”。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潍柴动力牵头成立了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并组织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该工程在氢能产业全链条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攻克了包括催化剂、车用氢燃料电池质子膜、膜电极边框密封材料、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等在内的多项关键技术。依托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潍柴动力不仅掌握了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还担当起行业“链主”的角色,推动氢能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山东省在氢能创新技术上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氢能动力系统成套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应用方面,山东在燃料电池系列发动机、动力电池、储氢系统、热管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上均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公交车氢耗降至4.45kg/百公里,49吨重卡运营氢耗为8.81kg/百公里,80kW燃料电池发动机首次配套港牵车,实际运行氢耗仅为8.51kg/百公里。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氢能动力系统的性能,还为氢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氢能产业的规模化效应离不开多场景应用的协同发展。山东省在氢能场景应用上不仅限于交通运输领域,还在发电、冶金、港口、园区等多个领域频频发力。在交通运输领域,山东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2041辆,建成加氢站38座,两项数据均位居行业前列。山东省还建立了氢能高速能源数据库,提出各加氢站氢能供给方案,创新氢能高速公路运行模式,率先打通国内首条氢能高速。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氢能车辆的运营效率,还为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