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汽车领域,固态电池被视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然而,对于固态电池何时能够真正实现量产并普及至消费者层面,业界内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固态电池技术即将迎来爆发期,各大车企纷纷传出即将量产的消息,似乎预示着这一技术将很快走进千家万户。然而,现实情况或许远比想象中复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大动力电池巨头,对于固态电池量产的时间表却显得颇为保守。
宁德时代掌门人曾毓群曾公开表示,按照宁德时代的评价体系,固态电池的技术和制造成熟度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他坦言,要等到2027年,宁德时代才有可能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生产。而比亚迪的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则更为直接地指出,固态电池落地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五年则更为现实。
那么,为何这些车企与动力电池巨头对于固态电池的态度会如此截然不同呢?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固态电池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其真正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固态电池在安全性和低温性能上取得了显著提升,但其在部分关键指标上仍与液态锂离子电池存在不小差距。
具体来说,固态电池的离子电导率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这导致其放电性能和充电性能都不强。目前实验室里的固态电池,快充性能普遍在0.5C以下,远未达到消费者所期望的10分钟快充水平。固态电池的寿命问题也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快充过程中锂沉积不均容易破坏界面,导致电池寿命大幅下降。
除了技术上的挑战,固态电池的成本问题也是制约其量产的重要因素。即使技术问题得到解决,固态电池还需要经历长时间的降本过程,直到其成本至少与液态锂离子电池持平。这一过程同样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面上所谓即将量产的全固态电池产品,大多采用氧化物或聚合物的技术路线。这些产品即使在量产后,也可能因为性能和寿命表现不佳而沦为鸡肋。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盲目等待固态电池可能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固态电池技术的真正量产并普及至消费者层面,还需要克服诸多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因此,对于急需用车的消费者而言,或许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固态电池技术,不要盲目等待,而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动汽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