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当下,浮躁之风如肆虐的野火,席卷各行各业,消费电子领域更是首当其冲。国内恰逢喧嚣的流量时代,众多企业在短期曝光与快速盈利的诱惑下迷失方向,陷入盲目追逐流量的漩涡;海外更是有看不见的商业竞争暗流涌动,妄图狙击中国品牌崛起。
凭借 “戴森平替” 入局高速吹风机品类、连续三年领跑全网吹风机市场的徕芬,便是很多人眼中的“流量网红品牌”。但是2024年,徕芬创始人叶洪新登上《财富》杂志 “2024 中国 40 位 40 岁以下商界精英” 榜单,徕芬扫振电动牙刷凭借创新性和实用性入选《时代周刊》“2024 年度最佳发明” ……似乎“网红外衣下”的徕芬,内里还有一股真正强大的“硬实力”?中国日报记者苑庆攀深入采访,为我们揭开了徕芬背后的故事。
从流量借力到自我驱动:徕芬以品质创新穿越周期
叶洪新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指出:“全世界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时代造就的。” 并表示徕芬的发展完美诠释了这一点,早期徕芬巧妙借助抖音平台的流量东风,成功崭露头角,这无疑是时代赋予的宝贵机遇。
但市场风云变幻,随着流量时代步入尾声,徕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流量成本飙升、恶意拉踩层出不穷,让许多品牌乱了阵脚。但叶洪新表示,徕芬深知自己是一个初创的小公司,时刻都有可能“死掉”,所以徕芬一直在寻找“穿越周期的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持续的创新,徕芬将全部精力投入产品创新和细节打磨:“一个品牌只有真正为社会解决了问题,消费者才会接受你”。并且“就如大疆无人机一样,真正优秀的产品是不需要广告的,徕芬之前因为产品还不够创新、不够强,所以需要广告,但某一天当你真的很强的时候,你就是流量、你就是焦点,大家都在看你,都在学你。”
但中国日报记者苑庆攀也提出,这一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很多困难,甚至会有想放弃的时候。对此叶洪新的回答令人意外:“我从没有一刻想过放弃,就拿吹风机举例,从低速走向高速就是正确的,因为风速上来了,温度就可以下降,吹得快还不伤发,噪音也更小了,这么一个好的不得了的东西,一定是正确的。”
这一论据也让人们想起徕芬的扫振电动牙刷,扫振一体作为徕芬的首创,第一次实现了自动化的“巴氏刷牙法”,这便是叶洪新眼里“一定正确”的产品,因此他说:“我们电动牙刷并没有卖的很好,但我们找到原因了,25年我们会再冲一冲。”
海外市场遭遇恶意竞争,老实人专注于服务好消费者
在 IFA 参展时,徕芬遭遇海外友商狙击,产品被以侵犯专利为由收走。这一事件让徕芬团队深感屈辱,也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叶洪新表示,在海外市场,大量中国品牌都遭遇过类似的恶意竞争手段,试图阻碍我们的发展。
面对不公,徕芬积极向当地法院申诉,并最终胜诉。整个过程中,徕芬并未大肆声张或借助媒体力量,而是专注于产品打磨与全球市场拓展。这种 “老实人风格” 引发争议,中国日报记者担忧这样会助长外国同行的嚣张气焰,也表示会不会是因为海外品牌害怕了,所以才如此对待徕芬。
“其实也不单单是害怕徕芬的问题,是害怕中国企业,我们中国从最早只有制造能力,到现在中国企业都有创造力了。” 叶洪新的这一段回复深刻揭示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受关注的原因——创新能力的崛起。
甚至在海外的商业竞争中,也会出现一些颇为强势的论调,比如有人认为海外品牌率先教育和开拓了市场,是“种树人”,而徕芬等后来者凭借更优产品参与竞争是 “摘了他们的果子” 。对此叶洪新则回应,市场本就开放且充满竞争,关键在于谁能更好服务消费者。
各个市场其实都需要徕芬这样的“鲶鱼”,21年徕芬进入高速吹风机市场,便在数年间让这一品类走入了千家万户,23年徕芬发布扫振电动牙刷,不仅在半年内进入行业前三,更是迫使小米、usmile等行业前辈纷纷入局扫振电动牙刷品类。而若仅凭先来后到划分市场,市场将停滞不前,背离市场经济本质。
在浮躁的时代背景中,徕芬“流量起势”的外衣下,可以看到叶洪新和其团队对于趋势和周期的准确判断,也可以看到他们对于技术创新和消费者需求的坚守。叶洪新在采访中表示,四年仅发布两个品类的徕芬并不害怕因为缺少新品而被消费者遗忘,更愿意用“三年磨一剑”的态度获得消费者“深刻的喜欢”。25年,徕芬将带来高速吹风机和扫振电动牙刷之后的第三款产品——电动剃须刀,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