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印尼电商巨头Bukalapak黯然离场:电商业务终止,风光不再

   时间:2025-01-21 17:22:3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印尼电商巨头Bukalapak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调整,决定退出实体商品销售领域,标志着其电商业务的终结。自2月9日起,消费者将无法在该平台上购买实体商品,所有未完成的订单将在3月初前逐一取消,而用户的电子钱包余额则可在3月14日之前转移至银行账户。

Bukalapak未来将专注于预付费信贷、数据包、电力代币、流媒体凭证、交通罚款支付、分期付款及信贷等数字虚拟商品服务。这一转变,距离其以电商业务起家已过去多年。起初,Bukalapak通过吸引印尼本土的小商店入驻平台,逐步扩大规模,并随后增加了电费缴纳、流量包等虚拟产品及金融服务。

然而,自2021年上市以来,Bukalapak的电商业务并未如其预期般蓬勃发展。相反,平台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财报显示,2023年Bukalapak净亏损达到1.37万亿印尼盾(约合8371万美元),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同比扩大了90%,达到7480亿印尼盾(约合4570万美元)。

面对持续亏损和激烈的市场竞争,Bukalapak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Shopee和Tokopedia等平台在印尼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尤其是TikTok在遭遇禁令后,依然斥资8.4亿美元收购Tokopedia 75.01%的股份,并大力扶持印尼本土品牌商家,使其电商业务迅速复苏。Bukalapak在亏损和竞争压力下,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电商业务,将市场让给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

Bukalapak在印尼语中意为“摆摊”,这一名称恰好反映了其最初的市场定位——服务于印尼广大乡村地区的街边小商店。自2010年成立以来,Bukalapak致力于推广线上销售,邀请这些小商店入驻平台,以契合印尼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其创始人之一Achmad Zaky曾指出,印尼有五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乡村地区,95%的人会选择在身边的杂货店或售货亭购物,这种类似街头小摊的Warung经济体系一度占据了印尼线下经济的70%。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Bukalapak在2017年推出了O2O平台Mitra Bukalapak,为小店、夫妻店提供通信、生活缴费和电子钱包等虚拟服务,这一业务逐渐成为公司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Bukalapak成为继Go-Jek、Traveloka、Tokopedia之后的第四家印尼独角兽企业。

到了2020年,Bukalapak在印尼已积累了超过500万入驻商家和7000万注册用户,其中日活用户约1200万。2021年,Bukalapak在印尼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通过IPO筹集了15亿美元,远超其预期,成为印尼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IPO,也是印尼四家科技独角兽中最早上市的公司。

然而,上市后的Bukalapak并未能持续保持盈利。尽管2022年整体净利润达到1.98万亿印尼盾(约合1.21亿美元),但四季度又重回亏损状态。难以持续性盈利或许源于其对乡村夫妻小店这类下沉市场的追求,这类地区交通不便、交易场景不成熟,导致拓展和物流等经营成本高昂。

随着Bukalapak在下沉市场的成功,Shopee和Tokopedia等平台也加强了布局,在物流、品牌推广等方面加大投入,竞争愈发激烈。最终,在宣告放弃电商业务前夕,Bukalapak仍未能实现盈利。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Bukalapak的净亏损继续扩大,达到7480亿印尼盾。与此同时,其股价也屡次下跌,市场估值由约76亿美元滑落至7.5亿美元。去年7月,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作为其主要股东,也开始考虑出售股权,对Bukalapak的发展信心减弱。

如今,Bukalapak在印尼电商市场的排名已落后于Shopee和Tokopedia。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市场,印尼的电商头部集中现象已十分明显。MomentumWorks发布的报告指出,2023年Shopee在印尼电商市场占据40%的GMV份额,Tokopedia占据30%,而Bukalapak仅占11%。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Bukalapak不得不做出调整,放弃电商业务成为其最后的选择。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独角兽企业,在十余年的投入后,将黯然离场,其在印尼电商市场的历史或将成为过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