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行业的风云变幻中,时创能源的股价走势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从2024年11月4日的高点37.3元,到2025年1月13日的低点15.15元,股价最大跌幅达到了惊人的60%,这一轮暴跌让投资者们措手不及。
时创能源股价的暴涨,曾得益于其创新的叠栅技术。这项技术被誉为颠覆性的突破,为光伏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叠栅技术的量产却迟迟未能如愿,这也成为了股价暴跌的导火索。技术的辉煌与困境,仿佛是一场命运的轮回,让人唏嘘不已。
尽管时创能源得到了通威股份、帝尔激光、晶盛机电等实力企业的支持,且背后有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的创业者以及400人研发团队的强大支撑,但市场的耐心是有限的。在多次推迟量产计划后,投资者们终于失去了信心,用脚投票,导致股价一落千丈。
叠栅技术的量产之路,充满了坎坷与不确定。时创能源曾在多次投资者交流中承诺,将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1GW叠栅组件的量产。然而,时至今日,这一承诺仍未兑现。叠栅组件的“古琴”虽然在2024年上海SNEC光伏展上引发了海外客商的围观,但其背面被黑色背板密封,让人无法窥见其真面目,也引发了市场的诸多猜测。
在2024年12月的投资者交流纪要中,时创能源董事长符黎明对于叠栅技术的量产时间给出了模糊的回应,表示公司正在全力推进叠栅技术从研发成果到量产线的跨越。这一回应,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叠栅技术,作为近年来光伏行业的热点话题,其降本增效的潜力备受瞩目。据券商研究报告显示,采用叠栅技术的电池片可直接降低银耗75%,从成本端每瓦组件可降本5分钱,从售价端可摊薄BOS成本每瓦3分钱。然而,这样一项看似前景广阔的技术,为何只有时创能源在孤军奋战?
在光伏行业的巨头们中,鲜有提及叠栅技术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钧达股份以及选择BC技术路线的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均未对外提及这项技术。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叠栅技术究竟是一场革命,还是一场泡沫?
尽管市场对叠栅技术的质疑声不断,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技术确实具有巨大的潜力。叠栅技术通过极细的三角导电丝替代传统的主栅和焊带,大幅降低了银耗,同时提高了组件的转化效率。然而,技术的量产化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叠栅技术的工艺流程复杂,对三角导电丝以及焊接要求极高。如何又快又准地将导电丝“叠”到种子层上,直接影响到良率和成本。这也是导致叠栅组件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叠栅技术的普及还将颠覆传统的光伏焊接技术,对串焊机龙头企业奥特维等构成潜在威胁。
在叠栅技术的背后,是一场资本的博弈。时创能源的神秘股东们,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晶盛机电作为设备厂商,不仅为叠栅组件技术的量产提供设备支持,还是时创能源的股东之一。这一身份,让晶盛机电在叠栅技术的量产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另一位神秘的自然人股东张帆,其背景同样不容小觑。作为一级市场中的大神,张帆的成功投资案例众多,其与时创能源的合作,无疑为叠栅技术的量产化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尽管有着强大的资本和技术支持,叠栅技术的量产之路仍然充满了未知。市场的耐心已经消磨殆尽,时创能源能否抓住最后的机会,实现叠栅技术的量产化,将决定其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