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春天,这家曾以天价听花酒震惊市场的公司,如今正挣扎在破产的边缘,竭尽全力寻求自救之道。
近日,ST春天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公司全年营收预计在3.11亿元至3.39亿元之间,似乎勉强守住了生存线。然而,深入剖析财务数据后不难发现,公司净利润依旧亏损,预计在1.45亿元至1.74亿元之间,扣非净利润亏损更是高达1.17亿元至1.46亿元。官方解释称,酒水业务计划未能完全实现,补救措施虽投入高昂成本,却未能形成规模效应。但背后的问题显然更为复杂,ST春天自2020年以来,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年亏损,总额已逼近12亿元,显示出其经营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
为了在这场“保壳战”中胜出,ST春天不惜代价。数据显示,其第四季度销售费用环比增长近40%,甚至通过清理存货和资产减值来腾出财务空间。然而,这种依赖财务手段的增长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并未建立在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ST春天在关键时刻突然更换了审计机构。在2024年12月,公司宣布与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分手”,转而聘请此前毫无上市公司审计经验的政旦志远。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猜测,尤其是考虑到政旦志远与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千丝万缕联系。大华曾因财务造假丑闻被查处,而政旦志远不仅吸纳了大华被处罚后的核心团队,其更名、迁址与投资人变更的时间点也与大华受罚时间高度重合。这种背景下,市场难免对ST春天的审计报告真实性产生怀疑。
ST春天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收入后的营收仅略高于“3亿元”的退市红线,幅度之小令人质疑其真实性。这种“精准踩线”的财务表现,在资本市场中并不罕见,尤其是在退市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审计机构的公信力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转的基石,而ST春天的这一举动无疑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
另一方面,听花酒作为ST春天的明星产品,其命运同样令人唏嘘。听花酒曾以高昂的定价和奢华的包装试图打入高端白酒市场,然而,随着消费者逐渐趋于理性,这种仅靠表面营销支撑的高端定位已难以为继。315晚会曝光听花酒涉嫌违规宣传后,品牌信誉更是遭受重创。如今,听花酒在团购渠道已沦为“2500元一瓶”的低价促销品,实际成交价甚至已跌破经销商成本线,暴露出库存压力和渠道失控的双重困局。
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过去靠“故事”和“价格”拉动销量的时代已成过去。听花酒若无法从根本上重塑品牌信任,仅靠广告轰炸和促销优惠,只会加速其边缘化。ST春天本身的财务压力也决定了听花酒几乎没有战略调整的缓冲期。在“保壳”与“转型”之间,听花酒显得举步维艰。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直接。ST春天股价在业绩预告发布后持续走低,较年初高点已下跌近30%。对于一家连续五年亏损的企业来说,股价的持续低迷意味着融资能力的进一步削弱。而在缺乏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企业的转型无疑将面临巨大挑战。
ST春天的困境并非个例,它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真正具备长期价值企业的渴望。对于ST春天而言,真正的问题或许并不是如何“保壳”,而是如何接受现实,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无法摆脱短视的盈利逻辑,这场豪赌的终局或许将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