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2024年全球汽车业最令人瞩目的新闻时,一个不可忽视的事件是特斯拉推出的Robotaxi服务。这一创新不仅标志着电影中的科幻场景正逐步成为现实,也预示着汽车机器人时代的正式开启。
在随后的美国CES展会上,中国展商的数量达到了空前的1300多家,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崛起。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亮相更是抢尽了风头,他预言2025年将是通用机器人的元年,未来地球上机器人的数量或将达到数十亿甚至数百亿。
智能体(Agent),作为能够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动作的智能实体,其应用范围广泛,从穿戴设备、家居电器到智能汽车和具身机器人。诸如豆包、Kimi等生成式AI,要走向实际应用,就必须进化为智能体。而在这一进程中,智能汽车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智能汽车不仅是AI技术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产生的海量数据,也将推动AI技术的整体进步。
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指出,尽管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真正的挑战在于以智能化为代表的“下半场”。谁掌握了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在全球范围内,中美两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有特斯拉、英伟达,中国则有华为、Momenta、元戎、大疆卓驭、地平线等企业。
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速度惊人,从BEV+Transformer到特斯拉FSD的端到端大模型,一夜之间,各家的端到端智驾大模型便纷纷上车。这一变化带来了“端味”这一新词,即自动驾驶系统是否具备像人一样自我决策并行动的意识。在端到端技术出现之前,华为、小鹏处于领先地位,但如今,Momenta、元戎、理想等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已与华为无代际差异。
尽管目前华为的自动驾驶体验仍属上乘,但端到端技术的学习过程意味着未来仍存在变数。比亚迪被视为2025年高阶自动驾驶领域的最大变量,有报道称,比亚迪计划将高速NOA功能下放到五六万元的车型中。这一举措将极大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
然而,端到端技术并非万能解,其可解释性和验证性较差。因此,“端到端2.0”——VLM(视觉-语言-动作模型)逐渐受到关注。理想汽车发布了“端到端+VLM”双系统架构,元戎和极氪也计划于2025年推出类似的技术架构。长安智驾首席技术官陶吉提出了多模态输入加多模态输出的产品形态,认为这将超越自动驾驶本身,打造一个真正的数智司机。
随着2025年被视为智能体元年,汽车的智能化将从自动驾驶向全域AI拓展。理想汽车宣布要成为一家AI公司,而吉利则发布了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比亚迪也为这场AI大战准备了巨额资金。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汽车企业将成为智能体领域的领先者。
正如所言,我们熟悉的东西正在逐渐淡出,而不熟悉的东西正迫使我们去适应。智能汽车的竞赛,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