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西北的涡阳县,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它围绕着楚店镇西南方向的一个特别区域展开。楚店镇往西南三里处,三里赵村附近,前水坡村与后水坡村遥相呼应,而在这两者之间,流传着一句富有神秘色彩的口头禅:“前水坡、后水坡,中间夹个老龙窝。”
这句口头禅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呢?为了揭开谜底,“楚文化探索小组”的成员冯强、孙修亚、靳灿如踏上了考察之旅。幸运的是,他们在当地遇到了一位知情的老大娘,她是当年参与改造老龙窝的镇干部赵景云的亲妹妹。老大娘娓娓道来,讲述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
据她所述,老龙窝所在的区域,在过去是一片荒芜之地,杂草丛生,野兽出没,地势低洼,每逢雨季便积水成灾,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老龙窝”。洪水退去后,留下的只有泥泞和破败,这样的环境自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更无人问津。
然而,这一切都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龙窝不再是那个荒凉之地,而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如今的这里,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地映入眼帘,仿佛老舍先生笔下的“龙须沟”,从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今日的幸福之地。
老大娘还提到,老龙窝东边的三里赵村,原本是一片辉子林,而辉子林的南边则是一片苹果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林地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农村小别墅和广阔的庄稼地。
辉子林,又称李子林,因涡阳县是道家鼻祖李耳的诞生地,当地人为避讳而将李子称为辉子。相传,李老君曾在此讲学,为了纪念他,这片李子林得以保留,并被称为辉子林。如今,这片曾经的林地已发展成为一个小村庄,小别墅错落有致,而南面的苹果园也被庄稼地所取代。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老龙窝的变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昔日的荒凉之地,如今已成为当地人民的幸福家园。人们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老龙窝的蜕变,正是这一说法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