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车保险领域面临保费激增与投保障碍两大挑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为应对这一难题,金融监管总局携手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及商务部,共同推出了一套包含21项具体措施的综合解决方案,旨在全面优化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环境。
该方案直击多个关键环节,不仅涉及优化保险产品供给、调整保险费率定价机制,还包括削减维修成本及提升车险理赔服务的整体效率与质量。这些措施针对消费者普遍反映的保费高昂及投保渠道有限等问题,力求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据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副司长陆玉华透露,新能源汽车当前面临出险频率高与维修成本昂贵的双重压力,导致部分车型保费与实际风险水平不符。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也使保险公司普遍陷入承保亏损的困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平均保费高达4395元,较传统燃油车高出63%。即便排除其他因素,新能源新车的保费仍高出燃油车新车约10%。然而,至2024年,保险公司承保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3105万辆,但全行业因此亏损57亿元。
针对这一系列复杂问题,四部门推出的措施紧密围绕消费者反馈的投保难点。为解决车主被拒保的问题,方案明确提出建立高风险赔付分担机制,并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推出“车险易投保”平台。该平台将于1月25日正式上线,为车主提供额外的投保渠道,保险公司不得拒保,这一举措被视为行业自律的重要一步。
陆玉华副司长强调,当车主在常规渠道投保受阻时,可选择该平台购买保险,确保每位车主都能获得必要的保障。新规还着重于降低新能源车的出险率,鼓励车企与保险公司深化合作,培养车主的良好驾驶习惯,以降低车辆故障率和交通事故率。同时,新规推动新能源车数据跨行业共享、加强监管,并提升理赔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部分措施即日起生效,其余将在年内逐步实施。
新规还探索推出多样化的车险组合产品,以满足不同车主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普通家用车仅需购买基本险种,而若需用于网约车服务,则可在基本车险的基础上增加相应保障。尽管保费会高于基本险种,但相较于商用车保费仍较为经济。
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价格昂贵的问题,新规提出多项具体措施,力求合力降低维修成本。专家指出,当前新能源车维修渠道较为单一,多由主机厂商掌控,存在技术壁垒、配件供应限制及质保约束等问题。为此,新规鼓励丰富维修零部件的供应渠道与种类,并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以更科学地评估和管理风险。
同时,新规还支持保险行业研究并发布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指数、零整比及维修负担指数等数据,以引导车企强化安全与维修经济性管理。通过这些举措,期望能够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使用成本,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