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车保险领域正面临保费飙升及投保障碍的严峻挑战,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有效应对这些难题,金融监管总局携手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及商务部,共同出台了一套包含21条具体行动的综合策略,旨在全面优化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环境,并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该策略直击核心,不仅关注保险产品的多样化供应与保险费率的合理化调整,还涵盖了降低维修成本、提升车险理赔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等多个层面。针对消费者普遍反映的保费高昂、投保渠道匮乏等问题,该策略力求带来显著的改善。
据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副司长陆玉华介绍,由于新能源汽车出险频率较高且维修费用昂贵,导致部分车型的保费与实际风险水平不相符。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压力,也使保险公司陷入了承保亏损的困境。据统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平均保费高达4395元,比传统燃油车高出63%。即使不考虑其他因素,新能源新车的保费也高出燃油车新车约10%。然而,截至2024年,尽管保险公司承保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到3105万辆,但全行业却因此亏损了57亿元。
为应对这一系列复杂问题,四部门推出的措施紧密围绕消费者投保的痛点。为解决车主被拒保的问题,策略明确提出建立高风险赔付分担机制,并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推出了“车险易投保”平台。该平台于1月25日正式启动,为车主提供了额外的投保渠道,保险公司不得拒保,这一举措被视为行业自律的重要一步。
陆玉华副司长指出,当车主在常规渠道投保受阻时,可选择该平台购买保险,确保每位车主都能获得必要的保障。新规还致力于降低新能源车的出险率,鼓励车企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培养车主的良好驾驶习惯,从而降低车辆故障率和交通事故率。同时,新规推动新能源车数据的跨行业共享、加强监管,并提升理赔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部分措施即日起生效,其余将在年内逐步实施。
新规还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车险组合产品,以满足不同车主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普通家用车仅需购买基本险种,而若需用于网约车服务,则可在基本车险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保障。尽管保费会高于基本险种,但相较于商用车保费仍较为经济。这一举措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保障需求。
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价格高昂的问题,新规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力求合力降低维修成本。专家指出,当前新能源车维修渠道较为单一,多由主机厂商掌控,存在技术壁垒、配件供应限制及质保约束等问题。为此,新规鼓励丰富维修零部件的供应渠道与种类,并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以更科学地评估和管理风险。
同时,新规还支持保险行业研究并发布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指数、零整比及维修负担指数等数据,以引导车企强化安全与维修经济性管理。通过这些举措的落地实施,期望能够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使用成本,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