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万众瞩目下,三星于近日揭晓了其最新旗舰系列——Galaxy S25系列。此次发布中,三星在硬件配置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诚意,即便是最基础的Galaxy S25也标配了12GB内存,这一配置此前仅见于更高端的S25+系列,此举无疑是对国内同行的一次有力回应。
然而,在充电技术方面,Galaxy S25系列的表现却略显保守。标准版S25的有线充电功率依旧停留在25W,而S25+与S25 Ultra则提升至45W。更令人遗憾的是,三款手机在无线充电方面均仅支持15W功率,且仅符合“Qi2 Ready”标准,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Qi2无线充电的全部功能,尤其是缺少了Qi2规范中的磁力对齐与吸附设计,无缘类似苹果MagSafe的便捷磁吸充电体验。
具体而言,S25系列的三款手机仅能“被动兼容”Qi2标准,在搭配Qi2充电器时能激活15W无线充电,但并未主动采用Qi2规范中的磁力对齐技术。这一技术的缺失,不仅限制了充电的便捷性,也反映出三星在无线充电技术上的保守态度。
事实上,Qi2无线充电标准的普及难题并非三星一家所面临的挑战。当前主流手机品牌中,除苹果将MagSafe升级为Qi2外,其余品牌对Qi2的支持均相当有限。海外市场方面,完全支持Qi2(Qi 2.0.0)的手机品牌仅有苹果(非国行机型)及HMD Skyline的一款手机。WPC无线充电联盟的网站数据也显示,三星品牌下仅有去年发布的Galaxy Ring智能戒指通过了Qi2(2.0.0)标准认证,其余产品最高仅支持Qi1(1.3.3)标准。
国产手机品牌同样面临这一困境。在WPC认证列表中搜索小米、OPPO、vivo等品牌,不难发现仅有小米去年初的两款无线充电宝产品通过了Qi2 2.0.0认证,其余产品均仅支持Qi1 1.3.3标准。这背后,既有技术实现上的难题,也有政策法规的限制。特别是国内实施的《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限制了无线充电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而Qi2的工作频率并不在此列。
从技术层面来看,Qi2标准的磁力对齐功能之所以难以普及,主要源于其实现成本较高,且对手机内部结构和设计要求严苛。内埋磁铁和屏蔽层需要在手机内部预留2-3mm的深度空间,这对手机后盖加工工艺或电池体积均提出了挑战。因此,在权衡成本与设计的平衡后,多数品牌选择了支持Qi2的无线充电功率,但并未加入磁吸功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Qi2标准遭遇冷落,但无线充电领域并未因此停滞不前。相反,业界已经找到了更为实用的解决方案。磁吸手机壳的兴起,为手机提供了额外的磁吸功能,弥补了Qi2标准中磁力对齐的缺失。同时,国产手机品牌在无线充电功率上早已实现了突破,小米等品牌推出的无线充电器功率高达50W,受限于国内规定,这已是目前允许的上限。
展望未来,全球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已到了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义的关键时刻。在Qi2标准“有限支持”的现状下,无线充电行业亟需新的引领者和标准。从技术储备和产业链角度来看,中国品牌已具备构建自有无线充电标准的能力。通过联合不同手机品牌,打造非私有制式的无线充电体系,不仅可以提升无线充电的用户体验,还能为智能家居等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形成技术闭环。
总之,Qi2标准的命运已成定局,但无线充电的未来依然充满无限可能。中国品牌在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其提供了自立门户、建立自主无线充电技术体系的契机。从用户需求到产业生态,中国厂商完全有能力成为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的主导者,推动行业朝着更高效、更实用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