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险领域长期以来面临的投保难、保费高昂问题,即将迎来实质性转变。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携手其他部门,共同颁布了《关于推动新能源车险深化改革与强化监管的指导意见》,此举标志着我国首个针对新能源车险的官方指导文件正式出炉,对保障消费者权益及推动行业稳健前行具有深远意义。
据统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平均保费相较于传统燃油车高出63%。即便在剔除车龄等变量因素后,新能源新车的保费依然比燃油车新车高出约10%。然而,令人瞩目的是,尽管保费高昂,2024年全行业的新能源车险业务却亏损了57亿元,且呈现出连续亏损的趋势。
那么,这份指导意见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为缓解投保难题,指导意见提出了创新性的车险供给思路。其中,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尤为引人注目。该机制将于指导意见发布次日即1月25日正式落地,届时,“车险便捷投”平台将启动运行,确保高赔付风险车辆能够顺利投保,参与该平台的保险公司将不得拒绝承保。
针对新能源网约车、换电模式车辆等多样化需求,指导意见还提出将研发推出“基础+灵活”的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以及适应“车电分离”模式的汽车商业车险产品,以提供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的保障方案。
指导意见还涵盖了一系列旨在优化车险供给、使价格与风险更加匹配的政策措施,如“合理调整自主定价系数浮动区间”和“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等。
在降低维修使用成本方面,指导意见同样不遗余力。通过“拓宽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应渠道与种类”,以及“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维修经济性,并支持其自营或授权网络销售‘三电系统’配件”等措施,旨在打破新能源车维修领域的壁垒,从而降低保险赔付成本。
同时,指导意见还提出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综合考虑低速碰撞测试结果、易损零部件价格、常见维修项目工时等因素,及时调整保险车型分级,并将其与商业车险保费挂钩。
为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指导意见强调保险、汽车、交通、贸易等多领域的协同合作。为此,四部门将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工作机制,并指导相关单位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依法依规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数据共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将加速构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以降低消费者的零部件使用成本。
随着这份指导意见的出台,新能源车险的高质量发展蓝图已经清晰展现。作为车险综合改革深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该指导意见的颁布无疑将为提升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以及促进保险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和谐共赢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