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新能源车险领域长期存在的投保难、保费贵问题,我国金融监管总局携手其他三个相关部门,共同颁布了《关于推动新能源车险深化改革与强化监管的指导意见》。这一指导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车险领域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对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据统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平均保费较传统燃油车高出63%。即便在排除车龄等因素后,新能源新车的保费依然比同类型燃油车新车高出约10%。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保费高昂,2024年全行业新能源车险却承保亏损了57亿元,呈现出持续亏损的态势。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指导意见提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其中,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尤为引人注目。该机制将于指导意见发布次日正式落地,通过“车险易投保”平台的上线运行,确保高赔付风险车辆能够顺利投保,参与该平台的保险公司将被禁止拒保。
针对新能源网约车、换电模式车辆等多样化需求,指导意见还提出将研究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和“车电分离”模式汽车商业车险产品,以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保障方案。
指导意见还涵盖了“稳妥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和“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等一系列政策,旨在优化车险供给,使价格与风险更加匹配,从而降低消费者负担。
在降低维修使用成本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包括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的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并支持其自营或授权网络销售“三电系统”配件。这些举措旨在打破新能源车维修壁垒,降低保险赔付成本。
同时,指导意见还提出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综合考虑低速碰撞试验结果、易损零部件价格、常见维修项目工时等因素,及时优化保险车型分级等级,并将其与商业车险保费相挂钩,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价。
为确保政策有效落地,指导意见强调多领域共同发力。由四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工作机制,指导多家单位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依法依规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数据共享。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将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以降低消费者零部件使用成本。
随着指导意见的深入实施,我国新能源车险领域将迎来一系列积极变化。这不仅将提升新能源车险的保障能力,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还将促进保险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调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