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中国展开了一场紧凑而高效的访问行程,足迹遍布台北、深圳、北京和上海,时间跨度达七天,直至1月21日结束。此次访问的核心目的,是参与各地合作伙伴的年会活动。
在北京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答谢迎春会”上,黄仁勋激情洋溢地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AI)未来的展望,频繁使用“惊人”与“卓越”等词汇来描绘AI行业的广阔前景。这场面向合作伙伴、媒体、开发者及教育界人士的盛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多个黄仁勋回答媒体提问的视频被广泛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访华时的低调不同,黄仁勋此次在公开场合高调亮相,明确表达了AI将为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然而,在AI行业看似一片繁荣的背后,实则暗流涌动,发展轨迹正悄然发生变化。
据报道,AI大模型的进化速度正逐渐放缓。谷歌DeepMind实验室负责人、诺贝尔奖得主德米斯·哈萨比斯在2024年末指出,由于数据资源的枯竭,AI模型的训练效果已开始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尽管如此,AI的红利并未消失,而是正在发生转移,从模型训练转向更具体的应用场景落地。
在这一背景下,定制化推理芯片成为了AI行业的新焦点。根据未尽研究发布的《看DAO2025》报告,AI芯片的主战场已不再局限于训练芯片,而是开辟出了定制推理芯片这一全新领域。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及其客户纷纷加入这一新战场,定制化推理芯片因成本、供应链可控性更强而备受青睐。
在终端产品层面,这一趋势尤为明显。自动驾驶作为AI商业化落地的先行者,正加速拥抱定制推理芯片。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蔚来与小鹏的自研智驾芯片,均体现了车企对专用、高效、平价芯片的需求。尽管英伟达推出了Orin和Thor两款针对自动驾驶系统的芯片,但仍面临成本、专用性、功耗及供应稳定性等方面的挑战。
英伟达正面临着AI红利转移带来的风险。从财报数据上看,其2025财年第三财季营收虽创历史新高,达到350.82亿美元,但同比增速已降至94%,显示出放缓的迹象。同时,英伟达的股价也在波动中陷入瓶颈期,而在CES 2025上黄仁勋发表主题演讲的当天,其股价更是下跌了6.22%。相比之下,专注于AI芯片定制的博通公司市值则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AI大模型训练成本的飙升与数据资源的枯竭,是推动行业转向应用层落地的主要原因。微软CEO纳德拉曾指出,AI的网络效应仅存在于应用层,因此无需在单一模型上投入过多资金。未来,医疗、法律和金融等领域将拥有专门的AI模型,而定制推理芯片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汽车业务作为英伟达布局具身智能的重要领域,同样感受到了这一趋势的影响。黄仁勋曾预言,汽车业务将成为英伟达未来的一大支柱,潜在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美元。然而,在AI芯片“第二战场”开启后,中国智能汽车市场中的领先企业开始加速自研定制推理芯片,以追求差异化竞争和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将自研大算力、专有化的AI推理芯片,以提升技术掌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也透露,蔚来研发芯片旨在提升毛利,通过自研芯片实现更高效能和成本优化。同时,英伟达芯片供应的不稳定性也让部分车企望而却步,转而寻求其他解决方案。
尽管英伟达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名单中已不再包含蔚来和小鹏,但其AI红利并未完全消散。英伟达全球副总裁、汽车事业部负责人吴新宙强调,英伟达可以通过提供大模型和全栈方案来弥补车厂的短板。然而,随着AI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变化,英伟达能否如预期般享受这份红利,仍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