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领域的知名公司纵目科技,近日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困境,员工欠薪问题再度升级,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据内部员工透露,自2024年10月起,纵目科技便进入了所谓的“低功耗模式”,全体员工仅能领取最低限度的工资,且被延迟发放。然而,到了12月,连这一最低工资也无法保障,员工的社保与公积金也被迫断缴。这一连串的打击,让不少背负房贷、房租的员工,以及处于孕期的女同事陷入了困境。更有离职员工,原本指望薪资证明作为“欠条”,如今也化为泡影。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纵目科技的CEO唐锐在1月26日的全员会上,向员工们坦陈了公司的现状。他表示,公司目前正在与一家宁波上市公司洽谈业务并购事宜,但收购方需要春节后1-2个月才能完成尽调和资产评估。唐锐透露,公司有意出售智能驾驶泊车业务,但会保留移动充电机器人业务。同时,他也在积极推进老股东的融资事项,但遗憾的是,未能在春节前引进资金解决员工的社保问题。
唐锐坦言,公司账户目前已被封存,即使有局部汇款,也无法用于缴纳员工的社保。他建议,如果员工希望保持社保公积金不断缴,可能需要先离职后自行补缴。这一建议,无疑给员工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由美籍华人唐锐创立,一直专注于环视辅助驾驶算法和软件领域。凭借其在智能驾驶泊车细分领域的深厚积累,纵目科技在行业内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客户名单中,不乏理想汽车、赛力斯、长安汽车等知名车企。然而,近年来,随着车企自研智驾的比例越来越高,纵目科技的市场份额开始受到挤压。
据员工透露,自2023年起,纵目科技开始丢失大客户订单。例如,赛力斯旗下的问界品牌,早期泊车方案均由纵目科技提供。但随着华为与问界合作的深入,问界智驾已经全栈切换至华为方案。目前,纵目科技仅剩下长安汽车等少数大客户,且项目稳定性也面临挑战。
在纵目科技陷入困境的背后,是其技术栈停滞不前的现实。有员工表示,公司的泊车技术似乎还停留在2022年左右,缺乏创新。尽管公司也有行车-泊车一体的方案,但基本是与做行车的智驾公司联合拿项目。在技术升级的分叉路口,纵目科技的管理层选择了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这一新业务方向。
然而,这一新业务并未能挽救纵目科技的颓势。据员工透露,充电机器人业务单车成本高昂,且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规模上量。同时,在探索机器人落地运营时,纵目科技有时会免费给场景方使用,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目前,纵目科技的员工们正面临艰难的选择。部分员工已经对公司发起了仲裁流程,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更多员工则寄希望于公司的并购事宜能够顺利推进,至少能够让他们拿到被拖欠的薪资。
纵目科技的遭遇,无疑给智能驾驶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智驾技术日益向AI、大模型靠拢的今天,智驾公司的技术进化速度、资源壁垒将决定其生死存亡。只有跑得足够快,才可能不被车企吞掉。
同时,纵目科技的案例也提醒我们,企业在拓展新业务时,必须充分考虑其盈利模式和资金压力。否则,一旦新业务未能如期带来收益,反而可能拖累整个公司的运营。
面对困境,纵目科技能否找到出路,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这一事件都将成为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史上一个深刻的教训。
对于智能驾驶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这一事件也提醒他们要保持警惕,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