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1月,央行通过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和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成功进行了总额高达17000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具体而言,这包括3个月期限(91天)的12000亿元和6个月期限(182天)的5000亿元。
与此同时,央行在1月份继续对中期借贷便利(MLF)进行了缩量续作,导致全月净回笼资金达到7950亿元。尽管央行暂时停止了公开市场国债的买入操作,但综合考虑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影响,1月份央行实际上净投放了中长期资金9050亿元。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央行每月的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总量均超过了MLF到期量,从而确保了市场流动性的充足。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以及MLF操作,是央行在每日进行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上,为满足市场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而额外投放的资金。其中,国债买卖操作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是央行分别在2024年8月和10月推出的新货币政策工具。
以往年末,央行通常会通过增加MLF操作来提供流动性。然而,随着央行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MLF操作已变得更加市场化,其利率也不再具有政策导向意义。目前,央行已连续六个月对MLF进行了缩量续作。
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的流动性投放渠道更加多样化。自2024年10月以来,央行在持续缩量续作MLF的同时,还通过公开市场净买入国债和买断式逆回购等操作,实现了每月中长期资金的净投放,且期限品种更加灵活多样。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和7天期逆回购操作,不仅提供了期限相对较短、利率较低的资金,满足了金融机构跨年的资金需求,还有效降低了机构的负债成本。这些操作与整治金融业违规手工补息、同业活期存款自律等措施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政策组合拳。
自2024年10月以来,央行已逐步加大了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规模,从最初的5000亿元增加到后来的8000亿元、1.4万亿元,直至最近的1.7万亿元。市场专家普遍认为,未来央行将继续开展大规模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逐步替代MLF,推动其余额持续下降。
从操作期限来看,此次央行开展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将分别在2025年4月下旬和7月下旬到期,这一安排能够完整地覆盖春节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实际上,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开展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都将在春节假期后到期,这将有助于平抑春节期间的资金面波动。
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1月15日9950亿元MLF到期、季度月份进入缴税高峰期以及临近春节假期银行现金投放力度加大等,自1月中旬开始,市场资金面出现了紧张态势。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自1月13日至24日持续保持在2%以上水平,截至1月27日,DR007仍维持在1.8%以上,显著高于政策利率。
开年以来,央行多次释放出防止资金空转、防范利率风险和稳定汇率的信号。为避免债券市场波动加剧,央行持续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多次提示债市风险,并阶段性暂停了国债买入操作。同时,面对美元指数走强带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央行已及时采取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多措并举稳定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