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苹果公司作为科技巨头,尽管屡遭外界质疑,但仍凭借其强大的生态系统,在2024年保持了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其最新财报揭示了收入与利润的双重增长。然而,深入剖析财报细节,不难发现苹果公司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首要挑战来自于其核心产品iPhone的销量下滑。特别是iPhone16系列的推出,并未如预期般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销量未达伦敦证券交易所(LSEG)的预期。在购物旺季,iPhone销量的下滑对苹果CEO库克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苹果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据财报显示,当季中国市场总销售额下降了11.1%,远低于市场预期。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进一步指出,第四季度iPhone在中国的销量下降了18.2%,仅位列市场第三。
苹果营收和利润的增长,实际上更多地依赖于其软件服务收入,而非硬件产品。财报显示,第四季度硬件产品净营收同比增长4.1%,而软件服务净营收则同比增长了13.9%。其中,“苹果税”,即苹果官方应用商店App Store的渠道分成,是软件服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趋势反映出,卖硬件已不再是苹果的主要盈利点,软件服务正成为新的增长极。
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一直以来都是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一体化。早在乔布斯时代,他就曾明确表示苹果是一家软件公司。他认为,只有苹果自己设计的硬件,才能最佳地呈现其软件。然而,面对中国市场的疲软表现,库克将原因归结为渠道库存变化和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在该地区的尚未推出。
在中国市场,iPhone销量的不振,与苹果智能的缺失有着密切关系。在华为等国产智能手机的冲击下,苹果已难以轻易说服消费者为其买单。特别是华为在高端市场的强势回归,更是抢占了大量原本属于苹果的市场份额。
库克曾多次访华,表达苹果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持续合作的意愿。然而,就目前来看,苹果对中国市场的示好并未得到积极的反馈。市场分析认为,库克此举是苹果加强与中国关系战略的一部分,因为中国既是苹果最大的单一消费者市场,也是其制造业的关键枢纽。
在智能手机市场日益同质化的今天,苹果智能被视为苹果讲述新故事、形成差异化卖点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库克稳定股价、保持苹果市值全球第一的杀手锏。然而,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显然已落后于竞争对手。为了应对大模型时代的挑战,苹果选择了一条捷径:采取渐进式的开放策略,并试图在命名上抢占“AI”的解释权。
随着DeepSeek在全球范围内的走红,苹果与国内大模型企业的合作出现了新的变数。库克在财报会议上特别提到了DeepSeek模型在效率提升方面的表现,这引发了外界对苹果可能“移情别恋”的猜测。DeepSeek的低成本模式不仅符合苹果的战略需求,还为其在AI领域的落地提供了更多选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Apple Intelligence在短期内可能会推动苹果智能硬件的销售,但从长期来看,大模型的发展还远未到达能够带动硬件销售的奇点。目前,消费者对智能手机AI功能的使用习惯尚未形成,AI手机仍未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核心角色。
实际上,一些第三方机构的研报也指出了这一点。例如,Canalys的报告显示,57%的中国消费者对AI兴趣一般甚至全无兴趣。而苹果在iPhone上集成的更智能的Siri及写作辅助、照片编辑等功能,也并未能令用户感到兴奋。
尽管如此,库克仍然对苹果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iPhone的创新远未结束,智能手机市场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然而,对于苹果而言,如何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仍然是一个需要警醒的问题。
DeepSeek无疑为苹果智能的新故事增添了重要情节,但要将其视为“拯救”苹果的灵丹妙药,或许还为时过早。苹果需要在产品创新上持续努力,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