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春运的深入,全国高速公路上新能源汽车的身影愈发频繁,日均通行量已突破650万辆,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率超过60%。这一显著增长引发了公众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便利性的广泛关注。能否在旅途中迅速找到充电桩、能否高效完成充电,成为了新能源车主们普遍关心的“里程焦虑”。
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地服务区纷纷加大了充电桩的投放力度。春节期间,湖南长沙西服务区作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了观察这一变化的窗口。记者在现场看到,服务区内新能源车往来不息,充电桩前虽忙碌但秩序井然,车主们普遍反映,相比前两年春运期间排队充电的困扰,今年有了明显改善。
一位新能源车主表示:“今年回湖北的时候,感觉大部分服务区充电桩都加多了,基本上很少有排队的情况。前年的时候在湖南排队很严重,今年就好多了。”服务区运维团队不仅增加了充电桩数量,还提前安装了超充桩,部分车型充电时间从半小时缩短到了3分钟,实现了“买杯咖啡完成超充”的高效体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充电效率,服务区还引入了充电机器人、应急充电车等新型充电设备,这些行走的“充电桩”能够灵活应对大车流带来的充电需求。新设备的“加持”使得春节期间服务区内的新能源车排队充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在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一个强大的数据系统和智能运维网络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能源大数据中心实时监测着全省超过1000家运营商的8594座充电站,通过新上线的“云眼”系统,值班人员可以远程了解充电桩的实时状况,预测拥堵站点,并提前调度现场设备和人员。这一“智慧大脑”的引入,使得运维团队能够更加高效地应对春运期间的充电需求。
沿着繁忙的高速路,记者发现湖南省高速路的充电桩数量从去年的1389台增加到了1975台。而到2024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已达3.5万台,覆盖率高达98%。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更体现在充电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上。
在郴州欧阳海服务站点,记者看到了刚刚完成扩建的充电设施。换电站建设完毕并正式投入使用,充电枪也从原来的4个扩建到了20个。一线工作人员谭倩通过手机里的“云眼”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对新建区域里的充电空位进行引流,大大提高了车辆引导效率。
谭倩表示:“以前春运高峰时,值班人员几乎24小时要守在现场盯着车位,现在有了智能系统,可以轻松完成车辆引导。科技改变生活,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回顾过去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实现了新突破,高速路上的新能源车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充电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正让这些新能源汽车越走越顺畅。2024年全年,包括充电桩、换电设备等在内的充电基础设施增量达到422.2万台,平均每一天就有约1.15万台充电设施建成投运。春运大潮中,这些忙碌的充电站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每一次团圆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