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不少年轻人发现,家中的长辈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远超他们的想象。这些从50岁到80岁的老人们,似乎都患上了“网瘾”,刷短视频、沉迷网络小说、追短剧、看直播,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常态。
在江苏工作的天一发现,她的母亲退休后生活单调,便通过“听视频”来打发时间。从韩剧、泰剧解说,到网络小说和短剧,手机成了她的主要娱乐工具。天一担心母亲会上当受骗,因为很多短视频会诱导用户付费,比如看全文、看续集、充会员等。而且,母亲还花了200多元购买视频剪辑课程,希望能学会后在家赚钱。天一认为,母亲与其说是网瘾,不如说是为了缓解孤独。
河北的吴文也有着相似的烦恼。他的父母春节期间几乎时刻不离手机,父亲沉迷于刷短视频赚钱,而母亲则迷上了听网络小说,内容多为“霸总爱上我”的桥段。吴文发现,亲戚们聚在一起时,话题也多是关于在哪个APP上赚了几块钱。他担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因为长时间刷手机不仅损害视力,还可能导致社交减少,甚至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误导。
在北京工作的月亮则发现,她的父亲退休后迷上了用手机听故事,甚至把听课比作工作,每天还要完成所谓的KPI。这些故事看似是普通的叙事,但实则夹杂着保健品品牌的宣传和健康养生知识的科普。月亮担心父亲会上当受骗,购买昂贵的保健品,虽然多次劝阻,但父亲仍然坚持己见。
河北的蓓蓓则讲述了她80岁爷爷的故事。爷爷近年来迷上了刷短视频和短剧,为了看剧甚至卸载了其他应用,还偷偷让小辈们给他充钱追付费短剧。长时间看手机导致爷爷视力下降,话费也飙升。虽然他也心疼钱,但仍然乐此不疲。蓓蓓认为,爷爷之所以这么爱玩手机,一方面是因为无聊,另一方面也是怕落伍,希望能和年轻人有更多共同话题。
这些故事反映了当下老年人沉迷网络的现象。长时间刷手机不仅损害健康,还可能让他们陷入网络骗局。年轻人虽然担心,但往往难以有效劝阻。深挖原因,老人们或是为了缓解孤独,或是为了寻找生活乐趣,甚至是为了减轻小辈的负担。这不禁让人思考,如何在数字时代更好地关爱老年人,让他们既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又能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专家建议,子女应多陪伴老人,帮助他们识别网络信息的真假,提高防骗意识。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和意义。
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手机应用也应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信息安全,避免过度诱导消费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中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