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保险科技上市潮背后:业绩承压,科技含量遭质疑

   时间:2025-02-06 16:01:3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4年,保险科技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上市热潮,多家长期低调的科技平台纷纷走向资本市场。其中,益盛鑫科技(YSXT.O)于12月28日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发行价为每股4美元,共售出125万股,筹集资金500万美元。在此之前,有家保险(UBXG.O)和致保科技(ZBAO.O)也分别在3月28日和4月2日登陆纳斯达克,前者以每股5美元的价格发行200万股,募资1000万美元;后者则以每股4美元的价格发行150万股,募资600万美元。众淼创科在经历两次冲击港交所IPO后,终于在7月22日通过主板上市聆讯,并于8月6日正式上市。

然而,这股上市浪潮并非一帆风顺。多家已上市或计划上市的保险科技公司面临着股价破发的困境。例如,有家保险和致保科技的股价分别从发行价的每股5美元和4美元下跌至每股2.92美元和1.49美元。车车科技的股价更是从最高时的约78美元暴跌至如今的0.8美元。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这些公司长期发展前景的担忧。

除了股价表现不佳外,一级市场的保险科技投融资也在2021年后迅速下滑。据《中国保险科技十年回顾与展望报告》指出,从2015年到2021年,保险科技行业融资交易笔数维持在140至190之间,但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缩水至95。同时,保险牌照价格也大幅下跌,高峰时约在两千到三千万的保险经纪牌照和代理牌照目前已下跌超50%。

这股上市热潮的背后,是保险科技公司在股东压力下寻求资本变现的迫切需求。许多公司在成立超过七年后,仍未能实现盈利,业绩压力显著。例如,圆心科技在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三年半时间里,累计亏损高达23.67亿元,尽管其已通过上市聆讯,但最终未能成功上市。已上市的头部企业慧择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收入总额为9.6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36%,但归母净利润却大幅下降95.76%,仅为221.2万人民币。

在众多拟上市的保险科技公司中,i云保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作为一家主要专注于赋能保险代理人的To A类公司,i云保通过提供保险产品、互联网推广工具等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来吸引代理人。然而,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也带来了隐患。一方面,保险代理人数量有上限且持续收缩,市场天花板较低;另一方面,i云保被指存在飞单和财务造假等问题。例如,2023年初,监管罚单披露了保险代理人利用i云保飞单的诸多细节。同时,近年来i云保也多次因财务造假被罚。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保险科技公司仍在努力寻求突破。一些公司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来提升盈利能力。然而,在强监管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这些努力能否取得成功仍是一个未知数。

随着保险科技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也在期待新的突破和变革。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真正的创新应该围绕新产品和新技术展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提升支付效率方面。然而,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具有标杆效应的保险科技公司,整个行业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尽管上市为这些公司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是它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科技公司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应对挑战。

同时,投资者也需要保持谨慎态度,对保险科技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进行充分评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优质企业进行投资是明智之举。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