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量子计算的领军人物向路透社透露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谷歌预计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将量子计算技术推向商业化应用阶段。这一时间线直接挑战了英伟达公司关于量子计算尚需二十年才能进入实用阶段的预测。
谷歌量子人工智能部门的创始人及掌舵者哈特穆特·内文在一份声明中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坚信,量子计算将在未来五年内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实际应用,这些应用将依赖于量子计算机的独特能力。”
量子计算作为一个概念已经被科学界探讨了数十年。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量子计算有潜力打造出比传统计算机强大数千倍的超级机器。传统计算机一次只能处理一个数字,而量子计算机则利用“量子比特”的并行处理能力,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数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量子计算与之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在ChatGPT发布之前,人工智能的突破主要是由科学家推动的,尽管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当时并没有明确的商业化时间表。同样,量子计算也面临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挑战。
然而,英伟达公司的创始人黄仁勋在今年的CES展会上却给出了一个相对保守的预测。他认为,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还需要大约二十年的时间。这一言论随后引发了量子计算相关股票市值的大幅波动,市值损失高达约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82.29亿元)。
不过,谷歌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突破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去年12月,谷歌宣布已经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消息为量子计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自2012年以来,谷歌一直致力于量子计算的研究,期间设计并制造了多个先进的量子芯片。
谷歌声称,借助其量子处理器,已经成功解决了一个在传统计算机上需要比宇宙历史还要长的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力,也为谷歌实现其五年内推出商业化量子计算应用程序的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