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的2024年,赛力斯与小鹏汽车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赛力斯凭借问界销量的迅猛增长以及机器人概念的加持,股价在近一年半内实现了四倍的增长奇迹。然而,若将时间轴缩短至最近半年,小鹏汽车则以更为耀眼的表现,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股中的佼佼者,累计涨幅超过1.5倍,远超同期赛力斯的65%涨幅。
小鹏汽车的华丽转身,无疑为其长期以来的低迷表现画上了一个句号。回望2024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月销量一度跌至4545辆,徘徊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榜的十名开外。然而,自下半年以来,随着MONA和P7+两款爆款产品的推出,小鹏汽车实现了连续三个月月销量突破3万辆的佳绩,并在今年一月超越了理想汽车,时隔三年再次夺得新势力销冠的宝座。
小鹏汽车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显著的销量增长,与其模仿理想汽车的产品策略密不可分。过去,小鹏汽车在技术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在产品和组织能力上却存在短板。小鹏P5、G9等车型因定位失败而销量不佳,甚至被部分用户批评为垃圾工业品。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小鹏汽车开始研究用户需求,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P7+作为一款新能源家用轿车,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直接竞争对手,其成功推出正是小鹏汽车模仿理想汽车、补齐产品短板的有力证明。
除了模仿理想汽车的产品策略外,小鹏汽车还采取了高配低价的策略来进攻中低端市场,直接与比亚迪展开竞争。在10万至20万元价格区间的乘用车市场中,小鹏汽车切入到了此前从未涉足的10万至15万元价格区间,以高性价比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这一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汽车定价体系,但也为小鹏汽车带来了显著的销量增长和毛利率提升。
随着销量的激增,小鹏汽车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逻辑也发生了切换。从过去的“被淘汰”到如今的“活下去”,小鹏汽车的市净率(PB)从1倍出头提高到了3.5倍。然而,这一估值提升的背后仍存在着不确定性。低价车驱动的销量增长能否持续、小鹏汽车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以及能否形成足够的用户心智和品牌护城河等问题,都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在管理层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两位联合创始人的离开以及其余8名高管的离职,使得何小鹏在小鹏汽车的决策权与话语权得到空前提升,公司的组织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这一变化无疑为小鹏汽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小鹏汽车在销量和估值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比亚迪、理想、华为、小米等强大竞争对手的存在,使得小鹏汽车需要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产品和交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