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合资品牌2024遇挫,2025能否借智能化反击重振旗鼓?

   时间:2025-02-06 21:53:5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关于它们是否在中国市场走向崩盘,以及哪些品牌可能会紧随其后退出中国,成为了业界持续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雷克萨斯国产化的消息,终于在这一年的蛇年之初尘埃落定。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持续缩减的严峻现实,迫使各大品牌急于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

丰田的数据揭示了这一趋势的严峻性。2024年,丰田在华销量同比下降6.9%,达到177.6万辆。尤其在纯电动车领域,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较弱,这或许正是推动雷克萨斯决定在华本土化生产的关键因素。

2024年的中国车市呈现出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市场整体持续增长,自主品牌表现尤为亮眼;另一方面,合资品牌的份额却持续下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全年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达到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更是分别增长了34.4%和35.5%,销量占比达到新车总销量的40.9%,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

从市场份额来看,自主品牌全年基本维持在60%以上,最高月份甚至达到70%。相比之下,合资品牌中表现最好的德系,最高份额也仅为17.4%;日系品牌同样表现不佳,最高份额仅为13.2%。在销量前十的车企中,本土企业占据六席,其中自主车企占据前四,比亚迪和奇瑞的销量增幅超过41%。

合资品牌面临的挑战不仅限于市场份额的下滑。在电动化转型、智能驾驶技术的竞争以及价格战的压力下,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呈现出明显的“退潮”趋势。这一趋势导致主机厂和经销商开始收缩业务、退网。2024年上半年,全国4S店退网数量就已达到约1500家,全年退网数量攀升至4000家量级。

经销商的生存困境尤为突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表示,市场价格内卷严重,经销商全面亏损。2024年前三季度,降价导致的销售损失约1500亿元,大部分由经销商承担。不少主机厂也在进行减产和裁员。以本田为例,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在华销量持续下滑,导致工厂关闭和产能削减。

然而,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合资品牌并未放弃反击。丰田计划在中国开展多项业务,包括物流网络、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氢能、智能自动驾驶和电池回收再利用等,助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本田则加大了在华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力度,全新的新能源工厂投产,年产能恢复至140万辆以上。日产也发布了“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旨在提升全球销量和盈利能力。

合资品牌的反击计划已经悄然展开。2025年,无论是企业战略层面还是产品投放层面,都将呈现出新的看点。在中国市场,合资品牌将加大电动化转型和智能化进程的投入,同时深度拥抱本土市场,加快本土化进程。这不仅是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节奏,更是为了与本土产业链加强融合,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