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电动汽车与蓄电池联储,混合微电网功率如何高效协调?

   时间:2025-02-07 07:49:3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储能技术已成为能源领域研究的焦点。近日,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煤矿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电工技术学报》上发表了一项关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功率协调控制的新策略。该策略特别考虑了电动汽车和蓄电池的联合储能作用,为解决电动汽车接入微电网后的储能交互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团队由王浩、仵哲、康博阳、李斌、李绍令等人组成。他们发现,在电动汽车作为灵活储能单元接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后,系统过度依赖双向互联接口变换器(BILC)进行子网间的储能交互。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还可能导致储能交互损耗和BILC功率传输压力的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首先设计了联合储能动作规则,考虑了电动汽车和蓄电池的响应优先级。通过这一规则,系统能够根据储能单元的SOC状态,智能地选择储能单元进行充放电,从而实现储能SOC的均衡,避免储能过充过放,同时减少储能交互损耗。

研究团队还根据系统的净功率以及BILC功率传输的最大值,将系统运行状态划分为四种:子网自主运行、网间盈余互济、网间亏缺互济和功率越限运行。这种细致的划分使得系统能够更精确地响应各种工况,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在设备控制层,该策略还考虑了电动汽车车主的出行需求和充放电意愿。这些信息会被上传至协调控制层,用于制定具体的充放电计划。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使得系统在提高能效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为了验证这一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团队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在均衡储能SOC、避免储能交互损耗以及分担BILC功率传输压力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整体能效,还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功率协调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该实验室自2020年获批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煤矿井下信息检测与智能处理、煤矿装备智能控制等传统优势领域的研究。同时,他们也积极面向新能源与微电网、储能电站一体化等前沿热点方向开展持续攻关。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展示了该实验室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领域的深厚实力,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