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的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内,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已经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上海证券报的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里的工人和200多台机器人正紧锣密鼓地赶工,超过700台AGV自动导引车也在车间内穿梭不停,整个园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3至5月新能源重卡行业旺季做准备。
三一商用车制造公司的HSE管理部部监胡鹏辉表示:“2025年,新能源重卡行业高速增长已成为业内共识。我们正全力备货,迎接旺季的到来。”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重卡行业发展迅猛。全年销量达到8.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40%,市场渗透率增至13.61%。其中,12月单月销量更是创下1.52万辆的新高,渗透率高达21.89%。今年1月,尽管是淡季,但新能源重卡销量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已连续24个月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三一重卡智能制造车间赶生产忙备货(记者 夏子航 摄)
三一集团高级副总经理、三一重卡总经理罗畅国认为,新能源重卡行业已经迎来了转折点,未来五年市场将持续高增长,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至50%甚至更高。在三一重卡智能制造车间,记者亲眼目睹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包括一个完全无人化的机器人作业区域,这是真正的“黑灯工厂”,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中国重汽同样对新能源重卡行业充满信心。他们表示,截至2024年12月,新能源重卡已经连续19个月跑赢重卡行业大盘。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重卡市场正在迅速增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新能源重卡有望在更多领域替代传统重卡。
目前,新能源重卡主要以充电重卡为主,实际续航里程多数在300公里及以下,主要应用于矿山、钢厂、港口、城际物流等场景。但随着更长续航里程的新能源重卡推出和普及,行业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有企业透露,今年将推出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的新能源重卡,同时提高载重能力、降低能耗,届时使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大,可以完全替代燃油重卡功能,且使用成本大幅降低。
三一集团董事长向文波指出,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行业之一,虽然我国在乘用车电动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商用车的低碳化同样值得重视。商用车的保有量只占汽车保有量的12%,但其碳排放量占比却高达55.4%。因此,重卡的新能源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罗畅国认为,新能源重卡销量高增长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动:一是乘用车电动化培养了客户认知,完善了产业链;二是新能源重卡展现出显著的运营收益优势,其运费成本约为1元/公里,远低于燃油重卡的3元/公里;三是电池规模化生产和成本降低导致新能源重卡整车价格不断下降,提高了下游市场的接受度。
新能源重卡行业目前呈现出新势力与老牌子同台竞技的局面。以三一重卡、徐工集团为代表的新势力暂处领先地位,而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等老牌重卡企业也开始发力新能源化。数据显示,2024年,三一重卡、徐工集团、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的新能源重卡销量均实现大幅增长,市场份额分别为17.6%、16.2%、12.7%和10.3%。
罗畅国表示,新能源重卡是一个“坡很长、路很宽、雪很厚”的赛道。三一集团正在全面实施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转型战略,致力于成为低碳化、电动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并通过发展风光氢储新能源产业,推动全社会的低碳化进程。
近期,一汽解放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新能源业务正在按照“15333”战略进行布局和规划,新能源重卡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增速较快。公司聚焦核心技术创新,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上全面布局,新能源产品涵盖五大品系,实现各个平台产品的新能源化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