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顺洁柔,这家曾被誉为“纸茅”的生活用纸巨头,近年来却陷入了业绩持续下滑的困境。其背后的故事,不仅关乎市场风云变幻,更涉及到企业治理结构的深刻变革。
时间回溯至2021年,中顺洁柔创始人邓颖忠及其子邓冠彪,毅然决定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将大权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团队。这一举措,被视为中顺洁柔去家族化的关键一步。然而,几年过去,职业经理人团队并未能带领公司走出困境,反而见证了公司业绩的连年下滑。
春节前,中顺洁柔发布了2024年的业绩预告,预计全年业绩将同比下降超过75.96%。这已经是自2021年以来,公司业绩连续第四年出现下滑。回溯过往,中顺洁柔的营业收入虽然有所波动,但归母净利润却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从2020年的9.06亿元,到2023年的3.33亿元,再到2024年预计的6000万元至8000万元,公司的盈利能力正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背后,纸浆成本的波动和终端市场的激烈竞争成为了难以忽视的因素。纸浆成本在生活用纸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占比颇高,而近年来国内纸浆价格的波动却异常剧烈。与此同时,终端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行业参与者难以通过提价来平抑成本。消费者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纸品价格越来越低,促销活动层出不穷。
面对这一困境,中顺洁柔并非没有尝试突围。近年来,公司开始多元化布局,试图摆脱对单一生活用纸业务的依赖。从2019年推出朵蕾蜜卫生巾品牌,到2023年涉足家居清洁领域,推出成人纸尿裤、洗衣凝珠以及洗衣液等产品,再到2024年上线护手霜产品,中顺洁柔的多元化野心可见一斑。然而,这些新业务并未能形成气候,对公司的业绩贡献微乎其微。
中顺洁柔的去家族化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15年,邓颖忠就引进了金红叶前高管刘金峰,开始由家族治理向职业经理人治理过渡。刘金峰加入后,推动了公司营销结构的变革,建立了以渠道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然而,在邓颖忠看来,这还不够。2021年,他和刘鹏——一位浸淫金融领域多年的职业经理人——一拍即合,将公司大权全权交予后者。然而,去年公司董事会换届,邓颖忠之子邓冠彪、邓冠杰双双被提名副董事长,这似乎预示着家族力量的回归。
如今,中顺洁柔的股价已经连续下跌,市值仅剩84.99亿元。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生活用纸巨头,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走出困境,重拾增长动力,成为了中顺洁柔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