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期在中国的一系列活动,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自1月15日至1月21日,他马不停蹄地穿梭于深圳、北京、中国台湾和上海之间,为英伟达年会做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智能汽车、AI算力等热门话题不同,此次黄仁勋的中国之行聚焦于人形机器人领域。在北京,他不仅参加了公司年会,还特意举办了一场迎春晚宴,邀请了众多英伟达生态合作伙伴,其中,中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成为了晚宴上的明星。
宇树、银河通用、帕西尼、加速进化等机器人公司的高管纷纷现身,与黄仁勋同框合影,并在餐桌上坐在他的左右两侧。这是黄仁勋首次在公开场合与中国机器人公司如此密集地互动,显示出他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
就在此次晚宴前不久,黄仁勋在CES上与14台人形机器人同台亮相,并公布了英伟达训练机器人的平台“世界模型Cosmos”。其中,宇树、傅立叶、小鹏、智元、星动纪元、银河通用6家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与黄仁勋共同登台,展现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实力。
黄仁勋的这一系列举动,无疑是在强化英伟达与中国人形机器人之间的关联。那么,他为何如此频繁地组织活动,将这些机器人企业聚在一起?又为何如此看重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呢?
事实上,黄仁勋在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布局已经筹谋已久。早在2024年2月,英伟达就成立了通用具身智能研究实验室GEAR,并针对人形机器人训练问题完成了两大布局:一是构建了一整套软件生态,包括虚拟场景构建平台Omniverse、行为仿真平台Isaac Sim、算法训练与优化平台Isaac Lab,以及通用模型Project GR00T;二是开发了世界模型Cosmos,旨在通过合成数据解决人形机器人泛化过程中的数据卡点问题。
这两大布局对人形机器人企业极具吸引力,因为它们能够显著降低人形机器人的物理测试风险和成本,将物理世界的试错成本转化为数字世界的算力迭代。黄仁勋看中了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并希望复制英伟达在GPU上的成功路径,通过构建软件生态来推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
黄仁勋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人形机器人生态的首要“破局”阵地,原因有三:一是中国具备人形机器人本体供应链优势,人形机器人数量级位居全球前列,满足英伟达做人形机器人生态玩家数量级增长的需求;二是中国尚未出现能够定义人形机器人软件标准的企业,给了英伟达做第一名的机会和空间;三是英伟达看到了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事实上,中国机器人本体公司也积极响应英伟达的号召,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英伟达机器人生态的“宣传代表”。英伟达高级科学家Jim Fan也频繁在社交媒体上为中国机器人公司点赞,进一步推动了英伟达人形机器人生态在中国的发展。
在英伟达北京答谢会上,黄仁勋与机器人公司创始人亲切交流,同桌共饮,气氛十分融洽。他还与机器人进行了互动,一边摸着机器人的头一边夸赞,展现了英伟达对中国机器人企业的友好态度。
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加深了英伟达与中国机器人企业的合作关系,也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英伟达人形机器人生态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