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春节余温中再掀“价格战”风暴,为市场投下震撼弹。2月6日,这家美国新能源巨头宣布,针对焕新版的Model 3推出限时优惠,赠送价值8000元的保险补贴,并可叠加享受五年免息贷款政策,此举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近年来,特斯拉正经历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多元化科技企业的转型阵痛。尽管传统汽车业务在存量市场竞争中面临挑战,但特斯拉通过储能、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布局,试图开辟第二增长曲线。2025年被视为验证其转型成果的关键一年,FSD技术的落地、平价车型的销量以及机器人的量产能力,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特斯拉的核心汽车业务面临交付量增长放缓、营收增幅收窄以及盈利能力下滑的困境。相比之下,储能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和服务业务的稳步提升,为特斯拉带来了一丝曙光。特斯拉积极向外界展示其“从造车到AI叙事”的转变,加速FSD与Robotaxi的落地,推进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并强调其AI算力与数据优势。
针对特斯拉的未来走向,分析机构DeepSeek给出了微妙的结论。短期内,特斯拉的销量增长可能受益于新车型推出和产能释放,但盈利压力依然存在。长期来看,若特斯拉能够成功构建AI与自动驾驶生态闭环,或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然而,当前市场对特斯拉的预期存在明显分化,投资者需密切关注2025年下半年FSD的进展、Model Q的交付数据以及毛利率变化等关键指标。
特斯拉的触底反弹之路并非坦途,积极因素与挑战并存。新车型周期的开启,如Model Q、焕新版Model Y以及Cybertruck的产能爬坡,以及FSD与AI技术的突破,储能业务的爆发与充电网络的反哺效应,为特斯拉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品牌形象的分化、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的压力,以及技术落地与法规风险,成为阻碍其反弹的核心挑战。
特斯拉的转型之路,彰显了其对未来的雄心壮志。在掌舵者埃隆·马斯克的规划中,传统造车业务或将成为历史,而AI大模型、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将成为特斯拉未来估值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尽管特斯拉在2024年财报中表现不佳,但其总市值仍维持在1.2万亿美元的高位,这得益于其强大的“画饼”能力,为外界留下了无限遐想。
然而,造车终究离不开规模效应。无论特斯拉如何调整战略方向,“卖车”、“卖更多车”始终是其业务版图中的重要一环。然而,面对内部产品线的局限性以及外部市场的激烈竞争,特斯拉在2025年实现销量快速增长面临巨大挑战。Model S与Model X在高端市场的贡献有限,Model 3与Model Y焕新版诚意不足,Cybertruck需求疲软,而万众期待的Model Q何时能够上市并快速上量仍是个未知数。
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也让特斯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欧洲和美国市场对纯电动车的热情不高,而中国市场的竞争则愈发激烈。特斯拉曾经的“肥沃”土壤已不复存在,转而陷入了一片血红的泥潭。可以预见的是,特斯拉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震荡与波动。
面对特斯拉的复杂局面,DeepSeek给出了中肯的评价:“总体而言,特斯拉仍是一家兼具创新野心与执行力的公司,但未来表现将取决于其能否在激烈竞争中持续突破技术边界,并有效管理政策与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