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资本的态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分化。一方面,新兴车企如高合、极越、合众等,因资金链的脆弱而纷纷倒下,它们的名字逐渐淡出公众视野。高合汽车虽曾试图通过直播带货自救,但终难逃资金链断裂的命运;合创汽车则因欠款被执行,广汽集团不得不接手收拾残局;极越汽车更是从宣布进入创业2.0时代到突然解散,不过一夜之间,其背后百度和吉利的撤资,揭示了财务黑洞的残酷现实。
另一方面,阿维塔、智己汽车、北汽新能源等企业却逆势而上,成功吸引了数亿元的融资。阿维塔宣布完成超110亿元的C轮融资,成为当年汽车行业最大单笔融资;北汽新能源引入11家战略投资者,合计获得增资81.5亿元;智己汽车也顺利完成B1轮股权融资,募集资金94亿元。这些企业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均拥有强大的国资背景,阿维塔背后有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等巨头支持,智己汽车则依靠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北汽新能源则有北汽集团的坚实后盾。
资本的选择并非无的放矢。从市场销量来看,极越汽车在2024年前11月仅交付1.4万辆,高合汽车2023年销量不足万辆,合创汽车自发布首款车型以来销量一直不佳。相比之下,获得融资的企业在技术和市场布局上更具潜力。阿维塔计划加速推进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等多个战略关键领域,智己汽车则将资金用于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北汽新能源则计划加大产品研发和经营管理投入。
资本的“马太效应”在汽车产业中愈发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像宁德时代这样的行业巨头,尽管市场地位稳固,但为了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仍在寻求港股上市,计划募资超50亿美元。同样,赛力斯在连续三年亏损后,2024年首次实现盈利,并计划赴港二次上市,筹资逾10亿美元。
在这场资本的迁徙中,新技术领域成为新的焦点。固态电池、钠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以及智能驾驶领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太蓝新能源、清陶能源等企业因固态电池技术而获得数亿元融资,速腾聚创、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企业则成功上市,融资用于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拓展。低空经济也成为新的增长点,深圳设立200亿元专项基金,推动“飞行汽车+无人机物流+空中交通管理”生态圈的发展。
汽车产业的未来,将更加注重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能力。那些能将资本转化为核心技术壁垒与可持续现金流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变革中立足。而那些资金链脆弱、技术实力不足的企业,则将被市场淘汰。资本的选择,是对企业实力的最直接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