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逐年攀升,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需求也急剧增长,不少新能源车主面临“充电难”的困境。春节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队伍长龙的现象尤为显著,车主们纷纷吐槽“排队四小时,充电一小时”。
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充电设施总数已突破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其中,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数量达到3.5万台,覆盖率高达98%。然而,相较于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增长,充电桩的建设速度仍显滞后。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高达70.34%。2024年,我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同比增长51.49%,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然而,充电桩的增速却未能与之匹配,尤其是公共充电桩的建设更为滞后。
在充电桩总量中,私人充电桩占比超过70%,达到935.8万台,而公共充电桩仅有346万台,占比不到30%。私人充电桩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公共充电桩,导致公共充电桩缺口较大,尤其是在春运等大型节假日期间更为凸显。公共车桩比由2023年的7.49降至2024年的9.13,即每九辆新能源车共用一台公共充电桩。
充电桩的分布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广东是中国公共充电桩最多的省份,数量超过56万台,是排名第五的湖北的四倍多。然而,在春运期间,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的数据显示,高速公路充电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却是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
为了应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家能源局在春运前强调,要指导充电运营企业加强充电设施的运维,确保服务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各地也积极采取措施,如四川省内高速服务区引入充电机器人,实现“桩找人”的便捷充电模式;广东首个“近零碳”新能源特色服务区址山服务区正式运营,配备42个充电桩车位,其中6个超充车位能在几分钟内为车辆补充电能。
尽管如此,充电桩在应对短时超大车流时仍显不足。国家能源局已规划,到2025年底实现高速服务区超充桩覆盖率100%,超充功率标准提升至600kW。同时,还将加快推广应用超级充电桩、智能有序充电桩等设备,推动既有充电桩的改造升级。
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持续创历史新高。2024年国庆假期期间,全国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达到7215.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1030.75万千瓦时。而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高速公路充电量也达到57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71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超29%。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充电桩的建设和升级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不断完善充电设施网络,提高充电效率和服务质量,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