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迎来了Keep成立十周年的里程碑时刻。在庆祝这一重要节点的全员信中,Keep的创始人王宁为公司描绘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这一规划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截至2025年1月6日股市收盘,Keep港股股价飙升至6.83港币,涨幅高达32.11%,彰显了投资者对其前景的信心。
雷科技指出,Keep的战略调整不仅标志着其自身的转型方向,也预示着整个数字健身行业的技术革新趋势。春节期间,人们往往因饮食过度而寻求健身补偿,使得每年春节后成为健身行业的传统旺季。某健身机构的数据显示,春节后的2至4月,新办卡和私教课程的成交量显著增长,占据了全年成交量的约25%至30%。然而,与传统健身旺季有所不同的是,近年来“数字健身”已成为健身行业的新热点。
传统健身房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字健身的崛起,但两者并非相互排斥。数字健身结合了可穿戴设备、线上课程和AI教练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数字化、标准化且不受场地限制的健身方式。近年来,硬件、内容和AI领域的突破共同推动了数字健身的浪潮。
在硬件方面,可穿戴设备是数字健身的基础。知名商用健身器械品牌NtaiFitness认为,可穿戴技术是2024年的关键发展方向,而运动追踪已成为整个可穿戴行业的核心焦点。小米Watch S4 Sport通过与颂拓合作,提升了极限运动场景下的运动检测精度,并引入了乳酸阈值测试功能,与专业手表展开竞争。华为则推出了玄玑感知系统,结合手机、手表的多种传感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生理指标监测,并与多家知名医院合作,提升了血压测量的准确性。苹果也为Apple Watch S10加入了水温传感器和水深模式,增强了其运动记录能力。
数字健身的流行不仅依赖于硬件基础,还得益于健身行业环境的变化和以Keep为代表的在线综合健身平台的快速发展。传统健身模式存在高投入、高运营成本以及重销售、轻服务的经营策略等问题,导致健身房倒闭现象频发,消费者信任度下降。根据艾瑞咨询的《2024年中国健身行业经营白皮书》,2023年健身场馆数量持续下降,头部品牌相继出现爆雷、关店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不安情绪。
相比之下,以App形式运营的数字健身平台没有这些顾虑。Keep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破传统健身房的时间与空间限制,通过短视频教学、个性化训练计划和运动数据追踪吸引了大量用户。早期,Keep通过免费的健身课程和短视频教学积累了用户基础,满足了大众对于居家健身、碎片化运动的需求。随后,Keep逐步构建了包括训练、饮食指导、用户社群在内的完整运动生态,推出自有品牌的运动装备和器械,增强了用户黏性。
AI在健身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数字健身的科学性和个性化。传统健身模式缺乏个性化和适应性,难以量化训练指标。而AI可以根据用户的体能状态和训练数据动态调整训练方案,实现更科学的健身体验。例如,AI运动分析可以结合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用户的心率、肌肉疲劳度,并自动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率。目前,Keep和Apple Fitness+等数字健身平台已经采用了类似的软硬件结合机制。
未来,随着AI算法和可穿戴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健身将更加普及,不再局限于专业运动员。然而,尽管AI能够提供训练指导,健身的最终执行仍然依赖于个人的行动。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健身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坚持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