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大奉打更人》热度滑坡,阅文IP库存泡沫显现?

   时间:2025-02-07 21:19:3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期电影市场由《哪吒2》引领票房狂潮的同时,国内剧集领域却遭遇了一股寒流。芒果TV推出的《五福临门》历经12天才艰难登顶热度榜,而爱奇艺的《白色橄榄树》与腾讯视频的《六姊妹》同样反响平平,就连已经收官十余日的《大奉打更人》仍在各大平台综合热度榜上占据第三的位置,这不禁让人对剧集市场的现状产生深思。

《大奉打更人》作为年末备受瞩目的剧集之一,集热门网文IP、当红流量明星主演、网红导演执导、老戏骨加盟以及央视背书等多重优势于一身,加之铺天盖地的宣发攻势,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将是一部爆款之作。然而,剧集播出后的表现却远未达到预期。

与同为腾讯出品的S级项目《九重紫》相比,《大奉打更人》在热度突破三万上所花费的时间远超前者,整整多用了7天。尽管《大奉》在腾讯平台的首日热度高达26087,而《九重紫》仅为9832,但这样的起点并未能转化为持续的热度增长。

剧集开播前的过度营销不仅未能为剧集带来持续的热度,反而引发了大量路人的反感。而剧集本身的问题更为突出,剧情的魔改不仅让原著粉丝感到不满,同时也让剧集的整体节奏显得混乱不堪。一方面,剧集在开头部分花费了过多篇幅来讲述一个简单的开场事件,导致整体节奏偏慢;另一方面,对于原著中一些重要的情节和角色,剧集却进行了大幅删减和改动,使得整体剧情显得支离破碎。

剧集在改编过程中过于侧重轻喜剧风格,破案过程过于依赖“直觉”和“嘴遁”,喜剧桥段也显得浮夸过时,这些都严重牺牲了剧情的真实性和人物逻辑。在这样的改编下,原本应该作为剧集核心亮点的“打更人”角色,直到第十集才向观众解释清楚其职责所在,而女主更是直到第六集才正式亮相。

剧集的收视不佳很快便反馈到了招商数据上。《大奉打更人》在前三集的广告数量还保持在11个,总时长接近200秒,但到了27-28集热度破3万时,广告数量已经锐减至7个,虽然总时长有所增加,但主要是由于单个广告时长的延长,而广告位的竞争却明显不够激烈。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VIP收官阶段,《大奉打更人》甚至无法与《国色芳华》和《白月梵星》等剧集相抗衡。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国色芳华》在1月12日以微弱的优势超越了《大奉打更人》,成为了当日市占率最高的剧集,而《大奉》的这一数据却是其开播以来的最高点。

除了收视和招商数据的不佳外,《大奉打更人》在改编上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错位。原著小说是男频作品,但剧集的制作却明显偏向了女频风格。这种风格上的不一致不仅加剧了路人与粉丝之间的割裂,也使得同期更纯粹的女频剧成功分流了大量观众。

这一系列的失败不仅让《大奉打更人》未能如愿成为爆款之作,也给其背后的阅文集团敲响了警钟。一直以来,阅文都以其丰富的IP资源和强大的IP开发能力而自豪,但近年来,阅文的业绩表现却并未能如其口号“让好故事生生不息”那般令人振奋。从2017年上市以来,阅文的股价一直表现平平,而其业务结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阅文最重要的付费阅读业务一方面受到免费阅读的冲击,市场份额被番茄、七猫等平台蚕食;另一方面,受限于小说媒介的局限,阅文也在大力开发IP资源,为版权运营提供支撑。然而,IP的开发并非易事,阅文在IP可视化与商品化上都遭遇了重重困难。大量中小IP因缺乏资源投入而闲置,而顶级IP的过度开发又导致了用户审美疲劳。

尽管阅文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了对腾讯动漫的资产收购,并获得了《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等头部国漫IP,但这些IP的改编作品却并未能取得理想的收视成绩。同时,阅文在短剧风口上的表现也同样令人失望。相比之下,番茄小说等平台在短剧领域的表现却异常抢眼。

阅文的困境本质上是工业化IP开发模式与用户需求脱节的必然结果。在AI重塑内容生产、短视频解构IP价值、Z世代拒绝被动消费的时代背景下,囤积IP已经不再是阅文的护城河,反而可能成为拖累创新的“沉没成本”。阅文需要重新审视其IP开发策略,构建一个“内容-用户-创作者”的共生生态,让IP从资本驱动的“快消品”回归文化价值的“慢资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