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城市中的交通状况往往呈现出一年中最为宽松的一面,道路上车辆稀少,平日里的拥堵景象不复存在。然而,在广州度过三十多个春节的笔者,今年却遭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体验:尽管春节期间开车出行确实畅快,但路上潜藏的风险却不容忽视。
事情发生在大年初三,笔者前往亲戚家拜年,午饭后与几位表兄弟相约前往市内一条网红街道打卡。驾驶的是表兄弟小J新买的极氪007。上车不久,小J便展现出了他激进的驾驶风格,地板油起步,频繁变道,隧道内超速,红灯前急刹,一系列极限操作让笔者瞠目结舌。
短短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小J多次压实线,超速通过多个摄像头监控区域,变道不打转向灯更是家常便饭,甚至全程几乎都是单手扶方向盘。笔者不禁问道:“你平时开车都这么猛吗?”小J的回答让人吃惊:“我平时很少开车。”
原来,小J是个典型的“两箱油”车主,平时上下班主要骑电动车,周末出行则依赖地铁或出租车。他坦言:“广州交通环境太差,车能不开就不开。”购买新车更多是为了体验最前沿的科技,而非日常出行所需。小J的驾驶方式,无疑与那些驾驶经验不足、安全意识淡薄的“两箱油”车主如出一辙。
春节期间,由于路上车流稀少,道路场景相对平日更为无序,这对驾驶经验不足的车主构成了更大的安全隐患。小J的驾驶行为,无疑加剧了这种风险。
笔者不禁思考,相较于这些“两箱油”车主,那些在网上经常被吐槽的智驾系统,在节假日出行场景中是否会更靠谱呢?智驾系统常被诟病的是其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不足,这也是业界难以攻克的问题。然而,节假日的交通环境,恰恰是突发情况相对较少的场景。
在总体畅通的道路环境中,智驾系统能够大展身手,遵守最基础的道路驾驶规则和安全守则。当然,现阶段智驾系统还无法做到100%安全,本质上仍处于“驾驶辅助”范畴。智驾事故的发生,一部分源于系统自身问题,但更多是由于车主过于信任智驾系统,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缺少预判造成的。
与“两箱油”车主类似,在智驾技术上闯祸的,通常都是那些驾驶经验不足的用户。老司机在使用智驾系统时,往往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路上的风险点,并采取更果断的行动。他们对智驾系统的预期更为合理,知道何时需要接管驾驶,何时可以依赖系统。
对于有经验的车主来说,智驾系统的风险点是相对确定并可以预防的。他们对智驾系统的熟悉程度越高,其靠谱程度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无论是“两箱油”车主还是智驾系统用户,缺乏驾驶敬畏、盲目相信新技术都是最可怕的。
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保持对驾驶的敬畏之心,不断提升自身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