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不少电影爱好者在影院发现了一个新变化:许多放映厅的座椅被智能按摩椅所替代。这些按摩椅不仅为观众提供了观影时的额外舒适体验,还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其运营模式及盈利能力的疑问。近日,智能按摩椅服务商“乐摩吧”的母公司——福建乐摩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乐摩物联)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准备上市,这一举动为我们揭开了智能按摩椅背后的商业面纱。
“乐摩吧”自诞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智能按摩服务在商场、影院等消费场所迅速走红。招股书显示,乐摩物联由福州境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吴景华及陈建霖于2014年共同创立。2016年,谢忠惠加入并成为控股股东,随后“乐摩吧”品牌应运而生。如今,乐摩物联已成为智能按摩服务行业的佼佼者。
“乐摩吧”智能按摩椅的服务范围广泛,涵盖了商业综合体、影院、交通枢纽(如机场、高铁站)等多种消费场景。春节前的一个工作日下午,位于北京市凯德MALL西直门店5层的“乐摩吧”智能按摩椅区域座无虚席,这一景象生动展现了智能按摩椅的受欢迎程度。
除了上述场所,智能按摩椅还走进了写字楼和电子竞技场所,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场景。在商业综合体、影院、机场等不同消费场景中,商业综合体的交易额位居榜首。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来自商业综合体的智能按摩服务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67.26%,影院次之,占19.28%。
乐摩物联在招股书中透露,其智能按摩服务在影院主要采用直营模式运营,而在其他消费场景则同时采用直营和合伙人模式。在合伙人模式下,乐摩物联的收入基于每个服务网点所产生的交易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无需承担场地使用费和运营维护费等主要成本。
智能按摩服务一直是乐摩物联的核心业务。近年来,随着服务网点的不断扩展和按摩设备的增加,智能按摩服务的收入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智能按摩服务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95.75%、96.74%和98.22%。
然而,智能按摩椅并非坐下就能享受。有网友调侃称,久坐不扫码付款可能会被按摩椅“翻转”赶走。在北京市西单大悦城,“乐摩吧”的按摩设备提供了多档收费标准,用户自助支付后便可享受计时按摩服务。
凭借逐渐升高的市场占有率,乐摩物联的营收实现了快速增长。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乐摩物联分别实现收入3.30亿元、5.87亿元和6.15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的销售成本也随之上升,主要归因于智能按摩服务服务网点的增加及相关开支的增长。
在乐摩物联的销售成本中,智能按摩服务的服务网点及相关开支占比最大。这些开支包括场地使用费和运维成本等。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乐摩物联不断优化其运营模式,并探索新的增长点。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乐摩物联表示将继续扩大其在商业综合体、影院及机场等主导消费场景中的服务网点渗透率,并发展更多新消费场景。公司还计划将智能按摩服务拓展至海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根据招股书显示,东南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按摩行业收入将稳定增长,智能按摩设备的普及化趋势日益明显。
乐摩物联的此次IPO旨在募集资金用于扩展亚洲海外市场,特别是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城市。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还将为更多消费者带来智能按摩服务的便捷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