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车圈价格战再升级,0首付成新战场,谁将主宰市场格局?

   时间:2025-02-08 10:55:1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车圈价格战再度升级,特斯拉打响2025年第一枪。

新春伊始,特斯拉便宣布对中国市场的Model 3全系车型进行大幅优惠,包括限时保险补贴8000元、5年0息政策及特享充电权益,使得Model 3的起售价低至22.75万元。这一举措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广汽丰田、小鹏汽车等车企纷纷跟进,推出各自的降价优惠活动。

广汽丰田发布“一口价”活动,其SUV车型锋兰达和威兰达全系降价,价格分别下探至不到9万元和13万元。小鹏汽车则推出了业内首个“0首付+5年0利息”购车方案,覆盖小鹏X9、G9、P7i及G6等多款车型,旨在进一步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

自今年1月以来,已有超过30家车企采取不同形式的降价措施,包括新春礼包、补贴兜底、直降优惠及金融政策等,车圈价格战比预想中来得更早更猛烈。业内人士预测,此轮价格战或将持续至传统的销售旺季“金九银十”。

特斯拉此轮降价被视作是清理库存及应对市场竞争的策略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特斯拉需依靠价格优势巩固其市场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此次降价仅针对中国市场,而全球其他市场则采取涨价策略。

随着头部车企主动发起价格战,其他车企不得不被动跟进。在经历了去年12月冲刺销量目标及春节假期影响后,今年1月车企销量普遍下滑。为了保障第一季度销量,头部企业通过降价抢占市场,迫使其他车企跟进。

车圈价格战自2023年年初便已拉开序幕,彼时新能源国补取消,部分车企小幅涨价,但特斯拉宣布降价,引发蔚来、比亚迪、问界、小鹏等车企纷纷跟进。整个2023年,共有40多个品牌加入价格战,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终端销售均价分别下降14.8%和13.3%。

进入2025年,价格战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1月17日,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确定,但车企仍在降价促销。业内人士指出,以价换量已成为车企的中长期策略,市场有限,所有车企都渴望增长,价格战难以停歇。

价格战对车企的影响深远,一方面刺激了购车需求在春节后的复苏,另一方面也对车企的盈利能力构成挑战。随着降价周期拉长及幅度增大,车企的降本空间逐渐缩小,利润受到严重压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23年价格战开打以来,我国汽车行业的利润率持续下滑,2024年已降至4.3%,低于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

新能源汽车盈利更是行业性难题,目前实现年度盈利的车企仅有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汽车。作为全球纯电车龙头,特斯拉2024年的净利润不到2022年的六成,毛利率也持续下滑。中国电动汽车领头羊比亚迪同样面临盈利压力,招商银行预测其2024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将环比下降。

对于新势力而言,2025年是关键窗口期。在价格战持续的背景下,守住销量和份额至关重要,同时改善毛利率、加速实现盈亏平衡同样紧迫。例如,小鹏喊出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零跑则预计2025年后半段实现盈利。

除了价格竞争,车企还在技术层面展开内卷,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下放到平价车型。这被视为另一种形式的价格战。随着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城市NOA等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正加速普及,且成本逐渐降低,使得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

比亚迪、小鹏、理想等车企在高阶智能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正计划将无激光雷达的智驾基础版下放到10万元级别的车型,以满足下沉市场的需求。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将重塑行业格局,助力国产车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价格战和技术战的螺旋式升级也加剧了行业内的优胜劣汰。部分弱势品牌因技术落后、品牌力差、销量低迷而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破产或整合的风险。市场份额正逐步向头部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集中,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